蓝色光标并购后遗症:被博杰广告诉上法庭
贴着“公关第一股”、“并购机器”标签的蓝色光标最近颇不太平。而其过去几年来“快、准、狠”的外延式并购模式也开始出现后遗症。
3年前,“收购博杰广告”被机构人士誉为是版图添强将之举,蓝色光标也不会想到如今会因此卷入诉讼风波。
近日,蓝色光标被核心子公司博杰广告创始人李芃诉上法庭。导火索是博杰广告未能完成2015年业绩承诺,蓝色光标要求回购注销李芃等方面持有的3099.55万股蓝色光标股份。
而李芃方面则对媒体表示,当时蓝色光标实际控制人赵文权与其私下签订了承诺协议,如果博杰广告业绩未达到承诺标准,而导致李芃等人持有的蓝色光标股份被注销或者承担现金补偿义务,赵文权将对他们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目前蓝色光标和李芃双方各执一词,互不妥协。
而蓝色光标面临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深陷诉讼风波,海外并购踩中“黑天鹅事件”导致商誉大幅减值,2015年净利润大幅下降90%,也使得其“外延并购策略”被市场质疑。
并购博杰广告3年起风波
将时间线倒回到2013年,蓝色光标分2次对博杰广告进行收购。
2013年1月,蓝色光标以1.782亿元取得博杰广告11%的股份;同年4月,蓝色光标又以非公开发行股份及现金方式,其中支付现金2亿元,支付4886.72万股蓝色光标股份,从李芃、西藏山南博杰投资咨询合伙企业、刘彩玲和博萌投资手上拿下博杰广告余下的89%股权。
根据双方签订的承诺协议,李芃、博杰投资、刘彩玲、博萌投资等4名转让方承诺,博杰广告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07亿元、2.38亿元、2.73亿元和2.87亿元。如果实际利润低于上述承诺,李芃等人应进行赔偿;而如果博杰广告2013年至2015年实际利润合计在8.58亿元-9.34亿元之间,则交易价格调整为当时收购价的1.15倍,即18.423亿元;而如果2013年至2015年实际利润合计超过9.34亿元,则交易对价调整为当时收购价格的1.25倍,即20.03亿元,相当于给李芃等人4亿元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