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纳入MSCI最好时机 国际化提高经济话语权
“以市值算A股已经排名世界第二,再不能停留在以群羊心理为主导、非理性的单向投资市场,需要加快国际化的进程。”瑞信大中华区副主席兼证券部主管袁淑琴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表示,要实现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关键的催化剂之一就是把A股纳入MSCI指数。
“A股市场只有走出去,才能真正扩大中国在整个世界经济体系里面的话语权。”袁淑琴认为,全球的投资界最看重的还是MSCI指数,而跟踪MSCI指数的资金巨大,甚至可以左右市场的流动性。把A股纳入全球性的指数,不只是单方面中国的诉求,也是全球市场的愿景,对中国而言很重要,对全球的市场来说也同样重要。
A股国际化将提高中国经济话语权
目前,中国股票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占比为26.5%,主要是在香港上市以及在纽约挂牌的ADR。而根据MSCI的提议,拟初始纳入A股流通股总市值的比例为5%,相当于MSCI新兴市场比例为1.1%。袁淑琴测算后认为,目前大概有1.7万亿美元跟踪MSCI新兴市场指数,A股初始纳入MSCI后,大概有200亿美元会进入A股市场。
“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中国市场不断改革,MSCI势必会加大中国估值的权重,未来引入A股的海外投资资金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袁淑琴称,如果A股完全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里面,届时整个中国市场的权重将会升到40%,这也意味着未来进入A股市场的资金量能远远超过4000亿美元。
袁淑琴认为,根据其它国家的经验,纳入MSCI可以引进国际标准,从各方面协助改善国内证券市场的架构。例如,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标准质量和交易透明度,还可以协助提高券商交易技术的升级。此外,纳入MSCI还可以引进国际机构投资人,进一步改善目前A股市场以散户为主的现状。“对中国而言,A股走出去意义巨大,纳入MSCI后可加快优化市场机构化进程。”
对全球的投资者来说,A股纳入MSCI也同样重要。现在,A股已经占世界股市总市值的10%,占世界市场总成交额的25%,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的股市。“如果一个真正的国际标准指数不把中国市场纳入,那它还是一个代表全球的国际指数吗?”袁淑琴认为,A股最终被纳入MSCI等国际指数是毫无疑问的。
A股纳入MSCI最好时机到来
袁淑琴认为,目前是将A股纳入MSCI最好的时机。首先,沪深两市指数点位已较去年高峰期下跌40%左右,交易量也较去年大牛市期间下降很多,市场已恢复稳定,国际投资者现在进入A股市场,不需要担心会成为高位“接盘侠”。
其次,目前中国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淘汰落后产能、国企改革等,催生了很多投资机会。加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把人民币纳入SDR,所以国际投资者关于A股波动较大、中国负债率较大、人民币贬值等的纠结已无必要。
今年6月份,MSCI发布报告解释了推迟纳入A股的主要原因,包括QFII每月资本赎回不超上年净资产20%的额度限制尚存;QFII额度分配、资本流动限制进展、交易所停牌新规仍需时间观察;中国交易所对涉及A股的金融产品预先审批的限制未解决等。
袁淑琴指出,6月份以来中国已经出台很多新的法律法规,好消息也是纷至沓来,比如最近宣布的深港通不再设总额度限制,沪港通的总额度也取消,QFII和RQFII进一步合规,沪深两市也进一步发布了对停牌公司的新规,所以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际投资者对前两个问题的担忧。
目前来看,最棘手的问题是跟踪MSCI指数的金融产品需要预先审批的限制未解决。袁淑琴说:“如果监管部门及MSCI可以继续加大该问题的解决力度,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深港通开通以后的一两个月,MSCI应该可以宣布A股的纳入,至少不会超过明年6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