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电企业抢滩海外 却面临“增量不增收”
日前,前瞻网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0月我国电视机出口均价为149.2美元/台,去年同期则为177.07美元/台,价格同比下降15.74%,但同时2016年1~10月我国电视机出口累计达到6818万台,数量同比增长14.55%。
简单计算可以发现,今年1~10月比去年同期多出口了约866.1万台彩电,但总销售额(约101.72亿美元)却比去年同期(约105.39亿美元)少了3.6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29亿元!能买到“物美价廉”的中国彩电,想必不少外国人都笑了。但这真的是件好事吗?
价格战下国内彩电业承压已久
受“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系列家电政策的带动,国内彩电市场已逐渐走向饱和。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早在2014年,中国彩电市场便遭遇了30年来首次下滑。其中彩电市场总量为4461万台,同比下降6.6%,销售额1462亿元,同比下降14.5%。
而从2016年上半年开始,此前断崖式下跌的液晶面板价格迅速回升,这令下游的整机品牌厂商承受重压。
11月21日,乐视超级电视宣布涨价,部分产品上调100元,部分上调300元,原因是面板涨价已经超出了生态补贴能力。今年9月,乐视就曾公告称,第4代乐视超级电视部分机型价格将在9月20日起上调100~200元。
不仅是互联网品牌,传统企业同样备受面板涨价和价格战的煎熬。一位传统电视企业大佬向记者透露,今年上半年他们就已经感受到电视面板涨价带来的经营压力,因此在4月份的时候就已经放弃了对价格战的跟随。
国内A股上市的4家彩电巨头的2016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海信电器(600060,SH)2016年上半年电视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9.16亿元,同比下降7.66%。
深康佳A(000016,SZ)的彩电业务2016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3.68亿元,同比下降8.07%;TCL集团(000100,SZ)旗下的TCL多媒体电子2016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19.7亿元,同比下降1.63%;四川长虹(600839,SH)2016年上半年其电视产品实现营业收入62.41亿元,同比下降20.51%。
创维数码也公布了截至2016年9月30日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其公告显示,营业额202.91亿港元,比去年增加3.8%;毛利41.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7%。
而对于互联网品牌新进入者对行业目前的影响,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曾向记者坦言,尤其最近一两年新的竞争者加入,比如乐视、小米等互联网电视品牌的加入,他们借助资本市场筹集了不少钱,采取了更加激进的方式进入这个市场。
抢滩海外却面临“增量不增收”
国内家电市场已成红海,不仅有各大传统彩电巨头的争夺,更有乐视、小米等互联网企业抢食,海外市场越来越成为彩电企业的另一个重要增长点。
据北京商报报道,早在今年6月,国家海关总署曾公布今年前4个月电视的出口量。数据显示,2016年1-4月,我国彩电出口总量达2150万台,同比增长13.1%。但出口金额却为201.8亿元,同比下降4.2%。而上文提到的前瞻网公布的数据,无疑说明了这一现象仍在延续。
日前创维方面公布的数据称,今年3到9月,其国内市场电视销量基本持平,但总体销量仍增加了24%,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于海外市场的增量,其海外市场销量由去年同期的250万台增长到今年的437万台。
但目前,前瞻网的数据也显示出了彩电企业征战海外市场的不足。数据显示,2016年1~10月中国电视机出口均价一直都处于同比下降中。
家电分析师刘步尘认为,“一方面是中国彩电企业现在出口的心情比较迫切,因为国内市场这几年情况不太好,希望借助国际市场来实现增量,弥补国内的增长不足,在出口不足的情况下就可能会调整价格;另一方面,这和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品牌定位偏低有关系,中国企业对自己产品的自信心还不够强。”
“这两年国内市场不景气,但外销市场增长很快。价格下跌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今年上半年面板价格是在降低的,成本也在下降;另一方面,出口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海外贸易商也在压价,而且中国彩电出口多是ODM、OEM等贴牌出口为主,利润也越来越低。”
——在另一家电分析师梁振鹏看来,中国彩电企业应该提高自主品牌出口比例,才能为产品带来溢价能力,同时提升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刘步尘也赞同中国彩电企业必须要走自主品牌的道路,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在过去很多年我们也都在尝试这一条路,但是走得特别难,比如海尔是在海外市场坚持自主品牌最坚定的一个中国企业,但即使是这样的企业在美国市场打开局面也非常难,最终还是不得不通过收购GE家电业务这种方式来占领美国市场。”
“当然,中国彩电品牌出海掘金,也将直面来自三星、LG等跨国彩电巨头的竞争压力,面对复杂的海外环境,中国品牌应摒弃单打独斗的做法,避免国内惨烈的价格战蔓延到海外市场。”
刘步尘还表示,品牌的国际化,一方面要经历很多困难,一方面需要较长时间,只有中国的企业集体强大,才能在世界市场上有更多的话语权,也才能更有利于行业和自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