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显示 收起

国产液晶面板产能将集中释放 替代进口面板正在加速

近年来,随着中国液晶面板产业的崛起,京东方、华星光电都斥巨资建设了10.5和11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未来2到3年国内的液晶面板产能预计将会集中释放,未来新增的巨大产能将如何消化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国产液晶面板产能释放

12月2日,记者从TCL集团方面获悉,11月30日,在TCL集团旗下华星光电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显示器生产线正式开工之际,海信集团与TCL集团在深圳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TCL和海信双方企业负责人均表示,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电视液晶显示面板深度合作的基础上,还将共同推进手机显示面板的合作。这或许意味着,国内液晶面板企业客户争夺战已经提前开打,同时国产面板替代进口面板正在加速。

国产面板替代进口面板

在11月30日华星光电11代线开工仪式上,TCL方面介绍称,11代线总投资538亿元,设计产能140K,占地103万平米,计划2019年初投产,主要产品为43、65、75寸液晶显示屏,OLED显示屏,超大型公共显示屏等。

产品重点聚焦以8K为代表的超高清、超大尺寸、OLED三大技术领域。同时,11代线项目建成后,有望成为全球最高世代、投资金额最大的面板生产线,进一步扩大我国在TFT-LCD产业中的市场份额,完善不同尺寸产品的覆盖范围,弥补我国在大尺寸、高端显示产品的市场空缺。

据TCL方面透露,此前不久,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曾带队到华星光电就双方进一步深入合作进行了充分交流并达成一致意见,确立了双方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电视液晶显示面板深度合作的基础上,还将共同推进手机显示面板的合作。

对于双方的合作,在家电分析师梁振鹏看来,中国本土彩电企业只有TCL一家拥有液晶面板生产线,而海信必须向面板生产商采购液晶面板,二者最重要的合作肯定是面板业务上,“同时也可以看出来,二者虽然是整机彩电的竞争对手关系,但合作更像是各取所需,因为近年来中国政府也在通过关税的调节来鼓励中国彩电企业采购中国本土生产的液晶面板”。

记者注意到,从2012年4月1日起,我国对32寸及以上不含背光模组的液晶面板进口关税暂定税率从3%上调至5%,国内彩电整机企业对内采购的比重明显增加。

此外,国产面板替代进口面板正在加速,同时全球液晶面板巨头三星在2016年开始关闭一些液晶面板生产线,这也促使国内彩电企业必须未雨绸缪,改向国内面板企业进行采购。

2019年面板产能全球第一

2016年,中国面板显示行业频现重磅投资,国内面板巨头纷纷下重金扩张自身版图:一是京东方宣布投资465亿元在四川绵阳建设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二是华星光电宣布斥资465亿元建设第11代线。此前在2015年底,京东方也投资400亿元建设LCD10.5代线。

此前,华星光电研发中心副总裁廖炳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整个全球面板产线分布来看,到2020年中国大陆将拥有7条8.5代线,3条8.6代线和2条10代线。“以目前的建厂速度,我们预测2017年中国大陆可以超越台湾地区的产能。加上11代线的投资,预测2019年就可以领先韩国,产能面积供应将会是全球第一。”

“我国投的这些面板厂的量产时间基本上都在2018年,比如说京东方在福建的8.5代线,量产在2018年上半年,他们投的咸阳8.6代线,还有在成都的一条8.6代线,量产也在2018年,TCL投了一条是11代线,这些行业投的产线放量都在2018年以后。”在创维数码的半年报解读会上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表示,对于新增面板的产能消化不必太担心,随着电视平均尺寸快速上涨,每上涨一寸就可以消化掉一条8代线的产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注意到,在对于面板产能的消化上,目前国内电视平均尺寸正在快速扩大,平均尺寸为46寸,高于全球平均尺寸。再过4年,全球平均尺寸达到45.6寸,而中国预计达到50寸,未来三、四年55寸、65寸甚至75寸会成为市场的主流。另外一些公共服务如政务、机场、教育以及广告,都会催生大量的大屏需求。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