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市场供给过剩压力缓解 金属铜价格上涨
产能过剩对大宗商品的压力正在缓解,享誉“铜博士”的金属铜价格也因此上涨。分析人士指出,伴随中国经济企稳,铜市场供给过剩的压力缓解,新的需求增长点出现,而供给端受产能限制增速放缓,铜价长期看涨氛围越来越浓。
数据显示,今年第四季度以来,沪铜累计涨幅近30%。显然,按照理论上涨20%即步入牛市的定义,铜已经重回技术性牛市。
12月6日出炉的经济数据,印证了中国经济的复苏。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达到51.7%,非制造业PMI上升至54.7%,均创两年来的最高点。这意味着经济运行企稳回暖迹象已很明显。
中国经济复苏带来的是对大宗商品需求的增长,包括铜、铁矿石等主要原材料。比如耗铜较大的空调行业,在经历前两年的低迷之后,于今年上半年库存明显下降,同时月度产量同比增速持续扩大,显示空调消费或有好转迹象。同样,冰箱也表现出复苏迹象,在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情况下,10月份产量同比增速达到27%。白色家电行业基本面的改善有利于铜市需求的增长。
如果说需求的变化并不明显的话,供应压力的改善则是上涨的重要动力之一。据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最新报告显示,今年1-9月全球铜市供应过剩12.4万吨,去年同期过剩27.4万吨,过剩量明显缩窄,因全球铜消费增速超需求。1-9月全球铜消费量为1755万吨,同比增88万吨;产量为1767万吨,同比增73万吨。
不过,市场也有隐忧。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预计2016-2018年仍是全球新建及改扩建铜矿投产的高峰期,因2011年后投资的新建项目将迎来集中投产期,2015-2018年全球铜矿产能平均增速将高达6.3%,其中主要是铜精矿产能增速提高较为明显,尤其是秘鲁未来两年铜矿产能增产最为突出,哈萨克斯坦、中国、墨西哥也将出现一定增加。
一般而言,库存是体现市场供需关系的最重要指标,但因为铜金融属性的存在,使得铜市库存的变化已不能简单的认为是供需关系的直接体现。
截至11月25日,全球铜显性库存为45.76万吨,较10月末减少37709吨,其中减幅最大的是伦铜,月减83625吨至237200吨,10月中国精铜出口降至22892吨,同比攀升1114.45%,但环比下滑17.7%,为连跌三个月。
另外,1-10月中国精铜累计出口386033吨,同比攀升125.83%,数据显示即便中国铜出口增加,但伦铜库存仍出现下滑,意味着国外铜需求有所改善。上期所铜库存增加41515吨至144063吨,2008年-2016年上期所铜库存年均值为11万吨,其历史高点为年内3月18日当周创下的394777吨。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需求预期短期难以兑现,终端需求预期提升对铜价的支撑作用有限,铜价反弹缺乏基本面基础,铜价的反弹持续性有待观察。
一些分析师说,美联储加息预期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利空几近消化,中国制造业PMI表现超出预期,推高投资者乐观情绪,市场资金注入,支撑有色金属价格,其次美元指数飙升,人民币汇率不断下跌,增加进口成本,引发国内有色金属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