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化妆品行业迎来降价潮 进口化妆品品牌同时降价(2)
根据欧莱雅2016年第三季度业绩数据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额增长速度是近4年来最快的,截至9月30日,欧莱雅集团营业额增长5.6%达61.5亿欧元(合68.2亿美元)。日本化妆品公司资生堂公布2016年前九个月业绩显示,在报告期内,资生堂营收同比增长5.4%达到6227亿日元,且受益于香水许可权及旧工厂的出售,净利润大涨135%,达到372亿日元,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7.1%,达到387亿日元。
此次降价抢尽风头的韩国第一大化妆品企业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其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实现营收16543亿韩元,同比增长22.9%;营业利润为2197亿韩元,同比增长16.7%。2016年前三季度,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共计实现营收51333亿韩元,同比增长22.1%;营业利润为9485亿韩元,同比增长26%。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在2016年,进口化妆品品牌还是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而在夹缝中生存的国产化妆品品牌却表现一般。在日化专家于斐看来,化妆品企业的核心价值感不强,只有产业链没有价值链。大家都在跟风模仿,造成产能增加库存加大。随着产品更新换代,去库存成为必然。
于斐对记者表示,降价促销是化妆品企业去库存最有效的利剑,随着更多的品牌加入到降价潮中,行业洗牌也将提速。而在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看来,受世界经济整体不景气影响,高端化妆品品牌的日子在过去几年中都不好过,但随着国内消费升级,大品牌化妆品从原来的个体消费变成规模化消费,降价虽然对企业来说减少了毛利率,但在规模效应下,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会增强。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中产崛起之际,降价是为了更好的抢占市场份额。同时,降价必将缩小国内外化妆品的价格差距。据一位在2015年赴韩国考察的人士对记者表示,爱茉莉太平洋旗下品牌伊蒂之屋的某一款产品,在韩国本土的价格仅为90元,而国内的价格是300元,同等产品不同价格曾令一起通往韩国的化妆品从业人员感到震惊,于是购买大量的韩国化妆品回国销售。
对于爱茉莉太平洋中国大手笔降价一事,在冯建军看来,爱茉莉太平洋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2016年达到55亿元,是爱茉莉太平洋的第二大市场,随着国内消费者对韩国化妆品的青睐度越来越高,爱茉莉太平洋需要抓住机遇,降价也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价格的心理平衡,来吸引更多的粉丝加入。在爱茉莉太平洋中国看来,价格调整对利润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的消费税政策,并使消费者真正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