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显示 收起

海外并购监管趋严 足球俱乐部资产或首当其冲

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3月20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年会上表示,去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非理性问题,并且专门“点名批评”国内企业借钱在海外收购足球俱乐部资产。有分析人士对此表示,可以预见,对收购海外体育类资产的审核将日趋严格,此前的并购热或将降温。

足球俱乐部监管趋严

目前,境内企业并购境外体育俱乐部资产的案例中,近半数都与A股公司或资本市场大佬有着紧密联系,且几乎集中于足球产业。

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资本对海外体育资产的出手,始于万达。”作为国内最早涉足体育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万达在2015年初以4500万欧元的价格拿下了西班牙球队马德里竞技的20%股权。随后,其他收购者也蜂拥而至。2015年底,华人文化联手中信资本,以4亿美元入股英超球队曼城俱乐部的母公司城市足球集团,占股13%。复星集团也不甘落后,也在去年7月全资控股英国狼队。此外,还有苏宁集团豪掷2.7亿欧元控股国际米兰。

上市公司中,2016年1月,星辉娱乐斥资1700.08万欧元收购皇家西班牙人56%股权,并承诺将增资不超过4500万欧元支持该球队发展,成为首家控股西甲球队的A股公司。棕榈股份则以通过并购基金设立的云毅国凯为主体,投入1.75亿英镑全资收购西布罗姆维奇。还有奥瑞金,拟自筹资金700万欧元收购法国欧塞尔60%股权。

另外,还有以企业家个人为主体进行对外投资的,如雷曼股份董事长独资收购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喷气机队;当代明诚副董事长、双刃剑体育总裁蒋立章个人收购了西班牙格拉纳达98.13%股份,随后又收购NBA俱乐部森林狼5%股权。

对此现象,天风证券研究员郑龙云对记者表示,在举国发展体育产业的背景下,国内优质体育资产却较为匮乏,形成了供需极度不平衡的局面,导致大量资本无法找到优质本土资产落地。相比之下,海外体育资产已有成熟体系,尤其是足球、篮球,作为商业价值最高的运动,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市场先期的关注点集中于全球顶尖赛事,而想要最快且有效地布局和切入,并购相关俱乐部或经纪公司则成了优先可选项。

他还表示,无论是资本刺激还是政策催化,体育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质人才,单靠国内现有体系很难快速培养足够多的专业人才,通过并购海外优质资产引进成熟人才是一条捷径。

但在并购热度飙升的同时,也有令人隐约感到的些许不安。

潘功胜指出,海外并购存在一些非理性的、异常的投资行为:一些企业在国内的负债率已经很高了,还在借钱进行海外收购,还有的则在直接投资的包装下转移资产。

记者查询发现,在参与并购海外体育类资产的公司中,有些负债率已超过50%,甚至还有直逼70%的。在自身财务状况吃紧的情况下,还要通过各式融资渠道并购海外资源,其深层动因值得探究。

“主要的动机仍在短期获取商业利益。”一位投行人士表示,集团型企业旗下拥有众多产业,通过并购海外资产快速布局体育产业,可以获取相关部门的“好感”或政策优惠,从而可使集团在其他产业获利。另一类则是产业相对单一的小公司,通过并购海外资产形成话题炒作,利用A股市场的估值溢价实施短期变现。

郑龙云也认为,一些企业只看到海外成熟的体育市场如北美四大联赛以及欧冠等都是“吸金利器”,但缺乏深度认知。不过,体育资产证券化才刚刚开始,在二级市场能够获得较高估值,所以还是能吸引资本追逐。

不过,有投资方认为,随着监管审核力度加强,未来继续赴海外并购体育资产的难度会越来越大。一方面在于资本已趋于理智,投资愈加谨慎,对于资产的盈利性的要求也在提高;另外,资金出境也可能会受到更为严格的控制。

郑龙云表示,体育产业的发展将会越来越精细化,前期的疯狂必然要回归理性,而且国内资产也在日趋成熟。“能够快速吸引流量、用户黏性高、付费意愿强、可以持续生产体育内容且拥有核心商业模式的优质标的,将成为新的资本宠儿。”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