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显示 收起

养老金涨幅再创新低 养老金高速增长时期已成历史(2)

“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是制度转型的标志,养老金实施公式化调整之后,就是一种新的制度化,届时,养老金调整将会是一种制度化、常态化、自动化。”董登新表示,调整机制有利于养老金的调整更加的客观公正,养老金的调整不再需要靠猜,相关预期将会形成一个社会共识,通过公式便可自知,同时,有利于减少政治因素的干扰。

所谓制度化,就是基本养老金每年的调整应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来规定,而不是由国务院来决策和发文;常态化,就是以后每年的调整都按照社保年度发布和实施,比如,按照社保年度,每年6月份公布下一个年度调整的幅度,形成规矩。

自动化,就是每年调整的幅度在技术层面可以用一个公式来锁定,这个公式涵盖GDP增幅、社会在职平均工资等各种参数。那么,既然是建立合理的调整机制,就有“增项”和“减项”两个方面因素需要考虑,总体来看,增项就是物价、经济的增长;减项就是人口结构的老化、缴费能力的降低。

对此,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表示,从国外经验看,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普遍建立了基本养老金的调整机制,对养老金水平定期调整,多数国家每年调一次,调整水平多与物价或工资指数挂钩,或综合考虑物价和工资增长状况,有的国家还兼顾人口结构变化等。

此次调整就综合考虑了与工资增长状况、物价变动状况的关系,可以看作建立合理调整机制的开始。下一步,有关部门将总结连续调整养老金的经验,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顶层设计,尽快提出建立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的具体方案。

合理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可持续。同时,从建立统一的养老金的调整机制来讲,今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在养老金的调整方面基本上同步,而且调整幅度大致相当,有利于避免过去由于双轨制导致的待遇差持续地延续下来。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主任诸福灵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改革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建立一套与物价上涨、经济发展等因素“同频共振”的科学指标体系迫在眉睫。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