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已提上日程 企业舆论关注度不断加强
关于企业成本问题,近来舆论关注度不断加强。未来我国财政政策的减税空间有多大,如何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多位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的财税专家表示,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应减税降费并举。除了继续推进营改增外,还要简并增值税税率;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应该提高创新能力,因为减税措施的落地最终要打破体制机制的障碍。
明年减税降费已提上日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7年将继续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在降成本方面,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
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2016年“营改增”预计减税规模将超过4700亿元。据此测算,专家预计明年的减税规模还会更大。按照安排,下一步将要完善增值税改革。
根据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日前透露的信息,增值税简并税率已提上日程,同时优化优惠政策。
多位专家表示,应该降低增值税税率。以制造业17%的增值税税率为例,财政部内部控制委员会委员、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连起建议,把17%减为13%,使减税更合理。还可以考虑留抵税额,完善抵扣链条和机制,从而减少企业成本。
除减税外,国务院从今年5月1日起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费率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加上此前已经降低的其他费率,预计每年可给企业降低成本1200亿元以上。
据此推算,在不增加减税、降费新举措前提下,2017年减税、降费规模将超过7000亿元。
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郑新业表示,减税举措势在必行,但是也会考虑税收平衡的问题,毕竟目前我国刚性支出还特别大。
针对企业关注的降低要素成本问题,明年的“药方”也已经开出:将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推动企业眼睛向内降本增效。
企业为啥“获得感”不强
近年来,国家推出了一系列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的“真金白银”政策,为何有些企业“获得感”不强?
专家告诉记者,从税收负担、制度性交易成本、用能成本、人工成本、融资成本和物流成本等方面来看,企业确实存在一定的压力。
比如,工业用电价格高就是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调研发现,很多地方企业用电平均价格均高于全国平均价格。目前试点中的直供电政策深受企业欢迎,但是受电网企业独家垄断买卖电力格局、利益藩篱难以突破等影响,目前这一政策在多数省份仅处于试点阶段,企业额度非常有限。
“融资成本方面,基本都是在金融体系内部转圈,和实体经济脱节,必须减少监管套利空间,多管齐下。”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还认为,减税措施落地过程中还受制于体制机制的障碍,进而被打了折扣。
对这个问题,财政部副部长刘昆在今年6月国新办就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专项督查有关情况发布会上就作过说明。他说,企业认为当前税费规则体系比较复杂,制度履行成本比较高;行政性收费需要进一步清理,税收政策需要进一步落地;一些优惠政策的可达性不是很高。
有些政策不能直接让企业有比较好的获得感,还需要对政策做一些调整;“营改增”等改革确实对国家、企业的管理水平要求比较高,特别是今年5月1日全面推开,有些企业因为自身管理没有跟上,抵扣链条又不是很完整,这种情况下企业操作比较困难。
“除了外部因素,企业自身也应该积极创新,修炼‘内功’,才能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曹和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