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磊:汇率会更具弹性 不改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升值,自8月25日起连续11个交易日上涨,本月12日和13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则有所下调。怎么看待下一阶段的人民币汇率?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13日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与CLS主办的“人民币与外汇市场论坛”上表示,人民币汇率会更具弹性,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方向是不会改变的。具体的操作是坚持优化“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同时引导实体经济更多地用相关币种来进行贸易、投资结算。
所谓“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央行在去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进行了详细解释,是指做市商在进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时,需要考虑“收盘汇率”和“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两个组成部分。其中,“收盘汇率”是指上日16时30分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人民币对美元收盘汇率,主要反映外汇市场供求状况;“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是指为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基本稳定所要求的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的调整幅度。
陆磊还指出,要坚持金融市场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一系列与货币有关的改革,比如自贸区所形成的关于人民币跨境流动、外汇管理等宏观审慎措施,基本上还是立足于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对于开放与风险的关系,陆磊指出,开放总体上带来了优化和繁荣。我国的制造业通过开放带来了竞争,由此促进了优化和繁荣,今后在货币、金融等服务业领域,同样要通过竞争带来优化和繁荣。
“我国还是新兴加转轨的金融市场体系,由于开放不足,规则还不能完全和国际接轨,套利必定在多个场合发生,包括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开放就是游戏规则和国际接近的过程。”陆磊指出。
从市场参与主体的角度观察,陆磊指出,如果有更多的中资主体走向国际市场,同时有更多的外资主体走向中国的货币和债券市场及资本市场,那么散户行为、羊群行为可能会得到改变。因为国际机构经历过若干周期,见识过危机,知道怎么通过内部管理、法人治理、风险管控来实现风险最小化,因此“打开的窗户不会再关上”,市场的开放会是一个基本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