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资结构成热话题 信贷占比呈“先降后升”弧线(3)
以今年为例,央行年初在宏观审慎评估中正式纳入表外理财,以更全面地反映银行体系信用扩张状况,银监会则从二季度陆续展开了整治“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等行为的监管措施。这些举措旨在降低金融业杠杆率、治理金融乱象。
面对监管施压,今年4月以来银行调整表内外业务结构,将表外资产腾挪至表内的现象明显。由此,人民币贷款在社会融资中的占比远远高于表外融资。例如对比最为明显的5月数据,当月人民币贷款占比109.6%,而表外融资占比仅为2.7%。
在去杠杆的背景下,今年市场利率逐渐上移,发债成本有所上升,企业发债意愿回落,债券发行量大幅降低。截至今年8月末,今年以来企业债券净融资减少84亿元。
也正是由于债券融资的明显降低,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日前旗帜鲜明地指出,要警惕社会融资结构“大倒退”,从“多样化”返回“单一化”。他指出,由于资金面持续收紧,今年8月大量企业取消或推迟债券发行,导致社会融资数据中企业债券融资较7月大幅下滑1777亿元,同时,信贷却较7月多增2348亿元,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社会融资中信贷所占比重过高,将进一步扭曲社会融资结构,要防止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结构中出现再次倒退的情况。”邓海清强调,修复债市融资功能迫在眉睫。
何种结构是合理的
确实,今年以来,社会融资中的信贷占比出现了明显上升,对比历史数据可以发现,74.3%的水平已经与2006年相当。但是可以据此就称之为社会融资结构的“倒退”吗?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