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显示 收起

完善创新A股服务政策 吸引更多“BATJ”进入市场

吸引更多“BATJ”进入A股市场,离不开服务理念与服务行为的完善与创新,包括为“四新”企业获得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提供平台与资源匹配支持,简化上市审批流程和提高发行效率,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融资品种,以及在资本市场上的重组并购,在市场估值、现金分红等方面给予更多包容度等等。

我国资本市场制度

年初至今,围绕着如何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包容性、市场承载力和国际竞争力问题,管理层不间断地释放出政策信号。先是证监会系统2018年工作会议提出“改革发行上市制度,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继而深交所在未来3年战略规划纲要中申明“推动完善IPO发行上市条件,扩大创业板包容性”,上交所提出实施“新蓝筹行动”,支持新一代BAT企业的成长。

与此同时,证监会负责人在实地调研过程中也已明确表态,要把优秀企业留在国内、让好企业尽快上市。春节之后,包括沪、深交易所在内的多个监管部门、监管人士纷纷赴京沪深等地调研高新技术企业。再清楚不过,基于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的基本方向,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已成监管层迫切关注与重点解决的核心议题。

伴随政策信号的,是一些实质性的市场行动也在迅速展开。先是360顺利借壳江南嘉捷回归A股市场,接着是富士康在A股首次公开募股目前已进入“预披露更新”状态,A股IPO风向正悄然向适应性与包容性倾斜。如果不出意外,富士康成功登陆A股之后,还会有更多“BATJ”(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或从海外取道回归国内资本市场,或直接向监管层递交IPO申请。由此,A股细胞结构与活跃程度都将出现积极性变化。

当下沪深市场有A股上市公司近3500家,过往10年IPO家数净增2000多家,融资规模逾8万亿元,两市总市值突破56万亿元。可以说,无论新股发行数量还是市场融资规模,A股都高居全球之首。不过,在化解了“堰塞湖”的同时,A股数量增长的痕迹也清晰可见,而代表新经济的高质量上市公司体量则不大。

一个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是,10年前市值排名A股前十的中国石油、工商银行与中国神华等传统企业,10年后照样把持着显耀位置。相比之下,10年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股市中市值排名前十的是埃克森美孚、通用电气与花旗集团等传统能源与金融股,而如今已是谷歌、微软、亚马逊与Facebook等新经济劲旅的天下。

形成这种格局的重要原因就是制度与规则生成的屏障所致。先是网易、搜狐等互联网企业“出走”海外,紧接着BATJ纷纷选择在美国等地上市募资。从2000年新浪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到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10多年间,我国互联网高科技企业不约而同地演绎着“境内赚钱、境外分红”的模式。即便到了去年,也还有包括好睿见教育、阅文集团等在内的新兴行业优质企业落户海外资本市场。这成了A股市场的一个“痛”。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