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摩擦对打“化工牌” 美国市场实际影响会更大
在近期由美国政府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事件中,化工品成为双方都打出的一张“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昨天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包括美国同行在内的全球化工界都不希望贸易战发生,如能谈判和解最好。一旦贸易摩擦真的演变成贸易战,可能对美国化工业的实际影响会更大。
美国化工业忧心忡忡
按照当地时间4月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网站发布的建议加征关税清单,美国已将自中国进口的注塑机、挤出机、吹塑机、热成型及加工等产品列为拟加征25%关税的对象。
紧接着,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拟对原产于美国的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关税,其中包括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烯烃弹性体和塑性体、聚氯乙烯树脂、尼龙66树脂、丙烯酸树脂和聚碳酸酯等大量化工产品。
“中美贸易摩擦涉及化工品,这是必然的。”傅向升告诉记者,过去几年两国间一些反倾销案件大多和石化化工有关。这次贸易摩擦一旦演变成真正的贸易战,肯定会对两国的相关行业产生影响,对美国化工业的实际影响可能更大。
他表示,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多是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等。这些产品尽管技术含量较高,但并非美国独有,日本、欧洲都可以生产。中国不从美国进,也可从欧日进。
“事实上,这个事件是美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傅向升透露,他两周前刚在美国参加国际石化大会,行业人士普遍对此持批评态度。从行业角度看,大家都不希望贸易战发生,如能谈判和解最好,毕竟这对全球经济会产生负面影响。
在上周中国宣布反制措施当日,道琼斯美国化学指数下跌14.64点,跌幅2.29%。PQ、雅宝、美盛、科腾、陶氏杜邦等一众化工企业的股价跌幅普遍在2%至5%之间。
美国化学委员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CalDooley表示:“中国是美国化学工业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我们特别担心的是,在中国征收新关税的产品中,有40%是化学品。我们强烈要求美中两国政府共同努力,在事态进一步升级之前达成一个令人满意和互惠的决定。”
进口替代机遇浮现
在石化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主任祝昉看来,中国将部分进口自美国的化工品列入加征关税清单,一旦落实对国内相关企业也是一次进口替代的机遇。
以列入拟加征关税清单的低密度聚乙烯为例,祝昉告诉上证报记者,这部分产品在加征关税后很可能出现供应缺口,但中石油、中石化等公司有能力弥补此缺口。
财通化工研究员虞小波分析,对进口依赖度较高、国产化较低的产品,加征关税将提升国产替代空间,如聚碳酸酯、尼龙66等;对国内供需格局正在或已经逐步改善的行业,加征关税能减少国外低成本产能带来的冲击;对作为化工原料且对美进口依赖度较高的产品,如丙烷,则会提高下游厂家的原料采购成本。
申万宏源化工研究员宋涛梳理发现,进口关税的提高虽然短期内会造成供需失衡和下游企业的成本提高。但从中长期看,此举将降低美国低成本石化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加速相关产品的进口替代。
“我们判断,国内化工行业中相应的细分子行业受此影响可能较大。此次建议加征关税的产品涉及聚氨酯、工程塑料等长期从美国进口的化学制品,相关公司或受益。”兴业证券一位化工分析师说。
在聚碳酸酯领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聚碳酸酯消费市场,2017年表观消费量达170万吨,但中国的聚碳酸酯总产量仅60万吨,存在较强的进口依赖。“但聚碳酸酯从全球来看并不缺,国内很多企业已经可以生产。如果真的开打贸易战,相当于给国内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傅向升说。
上述研究员认为,此次贸易摩擦对聚碳酸酯行业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美国拟对中国的汽车与电子电器产品加征关税,聚碳酸酯在此领域的应用占比较高、需求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中国拟对美国初级形态的聚碳酸酯产品提高关税,有望加快中国产品的进口替代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