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乱象调查 媒体暗访发现网约车惊人黑幕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媒体最近对网约车乱象调查,发现了很多黑幕,令人震惊。其实,这次是媒体暗访,并不是光明正大的调查。就是因为这次暗访,得知网约车司机的素质之低,得知网约车黑车的数量之多,得知网约车行业对消费者隐私保护力度之薄弱。种种情况,令人无比担忧。
报道称,哈尔滨媒体暗访网约车,在不同网约车平台预约10台车,竟有7辆车不符合运营标准,属于非法运营的“黑车”。一名“黑司机”还在车上向记者“传授”不被挨罚的窍门,“害怕的话可以晚上7点以后出车,‘执法的’也回家了。”另外,他还总结,如果行程是去停车场等地方就得小心了,封闭的地方最容易被逮住。不过也有驾驶员感觉抓着也无所谓,“我买的二手车,才一万多块钱,被抓着,车我就不要了。”
随着网约车市场日渐扩大,问题随之产生:平台低价竞争,服务却在缩水;号称提升用户体验,维权却石沉大海……另外,有人专门针对网约车的注册漏洞,通过制造假证,然后递交申请即可。除此之外,也有黄牛专门依靠他人窃取的本地车辆信息,然后卖给一些外地车主使用。
还记得前几天发生的滴滴司机杀害空姐事件吗?媒体暗访网约车发现,空姐被害事件只是整个行业的冰山一角,真正的黑幕还没拉开。例如,记者预约的10辆网约车中,竟有7辆是黑车。在这种情况下,乘客的安全根本得不到保障,发生意外事故只是时间和概率问题。
有消费者通过近一个月来的打车发现,司机拒载、半途丢下乘客、刷单等现象有增无减。因此,尽管交通监管部门对网约车平台三令五申,甚至开出高额罚单,但乘客的乘车体验并没有变得更好,网约车市场远未实现良性发展。
小编认为,网约车竞争乱象横生,若然不重视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既然媒体对网约车乱象调查,发现严重问题,那么相关部门就必须协同治理。当然,监管网约车行业,也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做到既协同高效监管到位,又给企业留足发展空间,确保市场竞争始终存在于良性区间内,这给监管部门出了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