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显示 收起

中外艺术家联合探索公共艺术 成都IFS大型涂鸦创作

谈及涂鸦艺术,大众脑海里一般会浮现美国的街头文化。日前,成都IFS商场外街区出现了一幅长达80米的大型涂鸦创作,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不仅如此,有不少市民还发现,在IFS商场内外,共出现了7个艺术装置。

成都IFS涂鸦创作

9月13日,由成都IFS主办的首届成都Parcours艺术节正式开幕,同时也揭开了上述7个艺术装置的神秘面纱。自成都IFS与巴黎左岸圣日耳曼德佩委员会于2017年5月建立“国际友好街区”结盟关系以来,双方展开了多项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合作。

此次艺术节以“城市印记艺动双城”为主题,首次将源自巴黎左岸圣日耳曼Parcours艺术节“让艺术融入大众生活,让大众生活充满艺术”的概念与精神带回成都,引入兼具文艺氛围与现代魅力的当代艺术装置,为消费者带来一场公共艺术的体验。

一家以商业地产开发运营为主的老牌港资企业,何以要在内地主办艺术节?“九龙仓的基因有艺术元素。”九龙仓中国置业有限公司运营总经理侯迅接受媒体采访时首先表明了立场:九龙仓与艺术家合作的案例早已有之。“这可能超出了一个商业地产项目的职责范围,但从成都IFS的资源与能力来看,我们用商业作为载体举办Parcours艺术节,是希望延续九龙仓的艺术基因。这不仅仅是属于四川的一个艺术节,它可以让市民感受中法两国之间的文化碰撞。”

据了解,圣日耳曼Parcours艺术节始创于2000年,创始人Anne-Pierred’Albis(以下简称“Anne”)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过去的18年里,Parcours艺术节将新锐先锋艺术作品融入公共空间,逐渐成为当地公众能在闲庭信步间探索和感受艺术的最佳载体。此次它跨越万里来到中国,落地与巴黎有着相似气质的‘天府之国’成都,我深感荣幸。在Parcours艺术节为成都倾注更为浓厚的艺术文化氛围的同时,这座城市也正赋予它来自东方的新鲜血液和灵魂。”

中外艺术家联手

此次成都IFS邀请到来自中外的六位艺术家,分别从自身的文化经验中汲取关于城市的感情与记忆,借助多种艺术媒介展现对成都这座城市以及空间的理解与表达。

在红星路上,德国涂鸦艺术家MadC携手成都艺术家马锟共同创作大型涂鸦艺术装置《成都印记》。MadC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一点是愿意迈出自己的舒适圈,尝试一些不同的创作。在与成都本地书法艺术家马锟的合作中,MadC将重叠的光影与色彩绘制在墙体上,映射着她关于成都的光谱印象,马锟则借助涂鸦的方式解构传统文字,将杜甫赞美成都的诗句用当代水墨书写的方式呈现。

除了中外合作,成都IFS还邀请荷兰双人艺术家组合MichielMartens和JetskeVisser首次在成都展示他们的作品《流光之间》。他们表示,希望尽可能把观众与艺术作品的边界缩短,带给观众仿佛置身其中的感觉。

除此之外,艺术节还带来四川艺术家陈伟才的《弧》、赵弥的《大瀑布2》、9位中国手艺人与艺术家关于FENDI的联名艺术展、陈旻的《刚柔并济的竹子》以及台湾艺术家廖浩哲的《永续花园》等。

在同期举办的第二届全球风格论坛上,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馆长田霏宇(PhilipTinari)、雕塑艺术家隋建国、都市实践URBANUS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合伙人刘晓都等均指出,以艺术为契机,探讨城市的过去、当下与未来,不失为一个思考并探索城市生存境况的角度。这对唤起公众对城市公共空间和艺术之间关系的关注和审视,推动成都城市的多维度发展将起到很大作用。

开发商跨界公共艺术

商业地产运营商对公共艺术的发展任重而道远。Anne指出,在举办展览时,资金、场馆、各方的沟通都是挑战。据了解,首届成都Parcours艺术节得到了成都市政府、成都市锦江区政府以及巴黎市第六区政府的支持。

“我们在与巴黎第六区谈合作的过程中,促成了第六区区长与成都锦江区政府的友好会面。其实两座城市都包容、开放,都想更多地踏出自己的‘家门’,踏上另外一片天地去探索。所以这也是一个缘分。”侯迅指出,政府的支持,让两地在艺术、文化、商业、旅游联合推广等领域得以深度合作。

据了解,成都IFS旗舰购物中心拥有超600个品牌,包括逾100个首次进驻成都或西南地区的品牌。自开业以来,成都IFS着力于以成都红星路为中心打造地标性的城市公共艺术空间。

“使命感”是侯迅在采访过程中提及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语,她认为IFS在成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段、资源等,管理团队在做运营、提升客户粘性的时候,更像是通过商业载体与成都建立起某种感情的枢纽,通过各种活动,与成都市民对话。

马锟指出,艺术在公共空间里的社会实践在上世纪50年代才开始,如法国学者朗西耶所言,大家都在试图让艺术回归到它所起源的公共空间中去。“大家通过共同的审美判断,形成自己的感觉共同体,这一点我觉得才是我们所从事的社会实践里最重要的。昨天在我们的作品旁边听到围观人群中冒出‘这太酷了’的声音,我很激动。”

对于商业与艺术结合的趋势,艺术家们的理解不尽相同。此次展出的作品以装置为主,但陈伟才指出,在成都艺术圈,其实雕塑装置是很边缘的艺术。

赵弥则认为,与绘画、舞蹈等传统艺术不同,国内的装置艺术是1980年代随着社会的开放,慢慢从西方引入的。“如今,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我认为中国的前卫艺术和世界的前卫艺术之间的界限基本上没有了,中国很多艺术家在国际平台上也已经表现得非常成熟。”

在许多成都艺术家的记忆中,上一次成都出现大型公共雕塑作品,还是在2014年锦江区政府主办的生态雕塑展上。此次成都Parcours艺术节邀请了更多国外的艺术家,加强中外艺术家交流的同时,也带给公众了解国外艺术面貌的好机会。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