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热点

显示 收起

中美贸易战中谁是胜者? 中国面对贸易战更有底气

日前,《华尔街日报》在香港举办一场讨论会,会上讨论了有关中美贸易战的话题。中国知名经济学家汪涛博士出现了讨论会,并且在会上发表了对于中美贸易战的个人看法,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下汪涛是如何看待中美贸易战的吧!

如何评价中国当前的经济状况?

《华尔街日报》驻华首席经济记者魏玲灵、瑞银投资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汪涛博士汪涛说,市场对中国经济的情绪比较悲观,但从实体经济的一些数据看,中国经济没有特别差。尤其是与2015年和2016年相比,现在企业盈利、钢铁生产、钢价、煤价等一些反应经济周期的数据比那时要好。她说自己的大宗商品和机械设备的客户就说现在比那两年好很多。

贸易战开打

但她也表示,市场情绪反映了大家的预期。贸易战的实际影响尚未到来,以及今年以来去杠杆、加强监管等政策也给经济增加了下行压力,尤其是在流动性上产生了一定的压力。汪涛还提到,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定调也符合她的上述预期:“稳中有变,下行压力加大。”

中美贸易战因何而起?

在中美贸易战起因这一问题上,魏玲灵总结了三种演进的看法:特朗普想减小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中国缺乏知识产权保护并强制技术转让;贸易纠纷背后是两国不同的经济制度、政治体制乃至价值观的冲突。

汪涛说,表面上看,特朗普在上任后试图践行竞选时提出的承诺,比如缩小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把制造业岗位重新吸引回美国。

但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近20年来美国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下滑,制造业中的很多岗位流失到了国外。在全球化过程中,美国企业可能得利很多,但美国许多普通劳动者反而丧失了工作,贫富差距加大。这个过程恰好又是中国加入WTO,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国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增加。大家容易看到中国拿走了美国的就业,但忽视了科技进步以及产业链分工的影响。

以及,随着中国逐渐取消对外资的优惠政策,美国或者欧洲企业在中国市场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之中国的知识产权报保护等方面做得不够,外国在华企业面临纠结。在汪涛看来,贸易战的出发点仍是经济利益的考量。但同时,美国鹰派人士趁着强硬总统上台,将贸易战从经济问题上升到政治制度、国家安全等层面。

魏玲灵补充说,在与华盛顿官员和智库等人士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美国对中国政策转变不光是经贸政策方面。原来完全只属于经贸领域的问题现在和国家安全联系了起来。这也解释了为何此轮经贸摩擦如此难以解决。

《中国制造2025》对中国和美国来说分别意味着什么?

针对美国特别关注的以《中国制造2025》为代表的中国产业政策,汪涛说,过去几十年的产业政策有利也有弊,利处在于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弊处在于容易导致产能过剩,光伏产业便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国内对《中国制造2025》也有争议,信息技术等创新领域很难规划。美国将《中国制造2025》作为焦点,并不是基于论证了中国产业政策的作用,而只是将其作为攻击中国的一个例子。

同时,汪涛表示,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保护压力加大,中国逐渐丧失过去的发展优势。科技进步与全球化会使中国的就业岗位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对中国来说,要实现长期持久的发展必须向价值链高端转移,这一过程中政策调整十分重要。虽然美国对中国的产业政策不认同、不欢迎,但对于中国来说,《中国制造2025》是长期计划,是中国在中美贸易战中不可放弃的核心目标。

中国如何应对贸易战?

魏玲灵说,目前中央释放的信号是:第一,先稳住国内经济;第二,坚持改革开放;第三,广交朋友。

放眼未来,中国改革开放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汪涛说,未来改革开放的目标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纲领性的文件中说得比较清楚了:让市场在资源分配方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政府的职能也相应有所改变。未来几年着重于如何推进改革,将这些目标落实。

改革困难很大,涉及不同方面的改革牵涉不同的既得利益主体。比如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户籍制度改革,其中牵涉到的利益关系便是户籍制度的受益者能否接受推广“异地高考”。国企改革、税收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未来几年比较重要的改革议题。

在国企改革问题上,汪涛说,西方投资者对国企改革的期待是私有化、大幅重组和破产,而这些是与中国目前的社会体制不吻合的。中国社会看重稳定,国企改革的目标是让国企更有效、更强大,并不是取消所有国企。在过去几年的供给侧改革中,部分国企被合并重组而不是破产。在裁员、减产能、反腐的背景下,之前国企弊病之一——对投资约束不够——现在已经得到了改善。

此外,国企与民企能否受到同等对待,尤其是获取信贷和土地等资源上,也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方面。

贸易战是否会倒逼改革?

汪涛对此持肯定态度。她列举了目前已经做出的改变:降低进口关税、汽车行业逐渐开放以及金融行业的一些放开措施。社会上支持继续改革开放的声音也越来越强。中国经济在2015年和2016年经历了艰难时期,由此推出的供给侧改革虽然因其包含非市场化的措施受到一些争议,但的确起到了作用。这一经验使中国在面对此次贸易战的时候更有底气。

除此之外,汪涛对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发表自己的看法。汪涛认为人民币面临着贬值压力,但由于政府的管理非常严,因此人民币在短时间内不会破7,要是人民币破7了,难以保证后面会发生什么影响不好的事情。

除此之外,汪涛还认为特朗普最终或不会对中国全面征收关税,毕竟中国目前愿意购买更多的美国商品,比如美国的农产品以及能源产品,并且中国正在逐步扩大市场准入,欢迎美国对华投资。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