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代表委员给出了建议
如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的目光聚焦于此,提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在金融机构改革、金融体系结构调整方面加大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向记者阐释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点。他指出,银行体系本身要调整,现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占比较大,同时城商行、农商行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经营的业务过于相近。因此,他建议,各家银行要突出主业,明确哪些是跨地区服务全国的,哪些是提供地域性服务的,要让服务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定向地进行改革。
去年监管部门提出城商行、农商行要聚焦主业、回归本源。对此,杨伟民表示,这两类银行就是要更多地为当地企业服务,主要就是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当地经济有多大,金融就应该发展多少,两者之间互相适应,不能泡沫式发展。有些银行为了把规模发展大就跨区域经营,容易脱离原本主业。”他直言。
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行长王玉玲建议,有必要建立以“专营化、专项化和专业化”为核心思路的区域政策性专营民营小微企业银行。调整不仅仅局限于银行领域,有委员建议整个金融体系的结构都应该调整。
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表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问题是解决资金端和产品端的对接问题。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出现了企业长期资金需求和供给不匹配的问题,因此怎样去优化金融供给结构,特别是引导长期资金的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
杨成长认为,长期资金的发展,要靠保险、产业基金、公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机构。目前,我国的金融结构是“橄榄型”的,中间的银行资产超过200万亿元,而证券和保险业资产合计只有20余万亿元。因此,需要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动出现“哑铃型”结构,比如保险资产规模大,资本市场规模大,而银行相对规模小的结构模式,这样才能形成长期资金和长期资产匹配的局面。
也有委员提及了金融混业经营。全国政协委员、光大集团董事长李晓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适度发展混业经营。
“金融机构是提供高质量金融供给的一个载体。目前老百姓的金融需求已经混合多种需求了,但金融机构仍然实行分业经营。”李晓鹏表示,金融控股公司管理办法即将出台,只要制度框架和监管制度到位,那么金融机构就可像“百货公司”一样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供给,去满足需求侧多样化的需求。政府部门提出的“最多跑一次”,其实在金融系统也可以提出。
“要向金融机构赋能,适当改变现在过于专业、过于单一的金融机构服务供给,满足年轻消费者各方面的需求。”李晓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