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显示 收起

中国经济机遇和挑战加大 改革是攻坚克难的有力武器

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中国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内外经济形势日趋复杂,使得中国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任务更加紧迫。

供给侧改革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作为金融系统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深化改革,强化内功,更加有效地赋能实体经济,已是摆在资本市场面前的迫切任务。

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改革向何处去,中央已做出高屋建瓴的擘画。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资本市场改革再出发,汽笛已响,乘风破浪。

把改革作为攻坚克难的有力武器

回首2018年,资本市场在发挥融资功能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数据显示,去年全年资本市场共实现融资7.1万亿元,核准105家企业的首发申请,IPO完成融资1378亿元。上市公司再融资约1万亿元。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分别实现融资604亿元和1783亿元。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5.69万亿元,同比增长45%;并购重组交易金额达2.58万亿元,同比增长38%。

取得这些成绩,既依赖于国家经济、金融发展大背景,也有赖于相关决策部门针对实体经济实际需求,对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作出的改革和完善。2018年,证监会大力优化股债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同时改革再融资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将再融资时间间隔由18个月缩短为6个月;优化并购重组分道制审核,出台了小额快速并购重组审核机制。

针对2018年下半年部分上市公司,尤其是民营上市公司出现的不同形式的流动性问题,监管部门因地制宜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措施,迅速形成了化解问题的有效机制。

围绕化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有关部门着力加强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监管,摸清底数、加强监测、紧密合作,地方政府则纷纷设立纾困基金,银行、保险等机构通过信贷或者发行专项产品给予支持,证券行业成立资管计划对接项目,证券交易所发行纾困专项债券,私募基金等市场机构也加入纾困队伍。当前,纾困民营企业、化解股权质押风险的良好氛围和机制已经形成,相关工作取得了良好实效。

以敬畏之心推动改革深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今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举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就资本市场建设提出三点具体要求,即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把好市场入口和市场出口两道关,加强对交易的全程监管。

至此,当前阶段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目标与抓手均已明确。如何实现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新目标,既有效推进各项改革进程,又兼顾市场承受能力,确保市场平稳运行,需要有新的方法论的指导。

2月27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在谈到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理念时,他提出,必须敬畏市场,尊重规律、遵循规律,毫不动摇地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必须敬畏法治,坚持依法治市、依法监管,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必须敬畏专业,强化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必须敬畏风险,坚持底线思维、运用科学方法,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只有敬畏规律,才能更好地了解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在易会满此番表态之后,市场各方有理由相信,未来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脚步一定会走得更好。

注册制试点无疑是本轮资本市场改革的一场攻坚战。随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主要规则的正式发布,中国资本市场注册制的设计框架也浮出水面。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日前发布的答记者问中明确,企业申请在科创板上市,由交易所作出审核意见,证监会履行发行注册程序。在此过程中,证监会主要关注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核内容有无遗漏,审核程序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发行人在发行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等方面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交易所审核,证监会注册。这不仅仅是程序的变化,更是发行监管理念的革新。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金融界、企业界代表委员普遍期待,注册制能够在科创板充分试点之后,及时向全市场推广。

“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这12个字,蕴含着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大文章。时代的号角正在催促,资本市场改革已经踏上新征程。只要市场各方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参与其中,就一定能将改革蓝图变为现实。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