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显示 收起

加强资本市场建设 去杠杆并促进经济稳增长

去杠杆如何兼顾经济稳增长?债务水平有没有一个合理的“度”?在29日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分论坛上,来自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高校智库的与会嘉宾展开了探讨。

国企改革

一谈及去杠杆,有人就会联系到中国人民银行收紧流动性、企业降低负债,导致经济增速滑坡。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则看到了二者之间辩证的关系。“去杠杆不一定意味着经济增长下降,经济增长也不一定要通过加杠杆来实现。”她认为,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去杠杆采取的几种方式对经济增长其实是起正向作用的,去杠杆与稳增长二者并不对立。

国企改革、减费降税、加强资本市场建设,这些重要改革,既达到了去杠杆的目的,亦为中国经济“强身健体”。“当前我国推进国企改革,加强公司治理,强化财务硬约束,这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很大作用。”胡晓炼表示,经济效益提高、资源更有效利用,这对于经济增长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政府的大规模减税降费也有利于去杠杆,这个可以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债务偿还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资本性的股权融资实力增长。”她说。

我国正大力加强资本市场建设,胡晓炼指出,这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增加股权融资的比例,二是能对有效处置存量债务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市场化方式进行存量债务的交易、处置,也有助于降低企业的债务负担。

“去年我国债务占GDP比重在下降,供给侧改革也带来了积极正向的影响。”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宣昌能亦认为,去杠杆有很多措施,其中一个就是降低我国非金融公司的杠杆率,通过债转股等方式优化其债务结构,这方面已取得了很大进展。

宣昌能认为,综合来看,中国有足够的余地来采取措施进行去杠杆,从而管理好整个债务水平。

债务水平到底多少算高?社会整体债务是否存在一个量化的“度”?对此,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债务的可持续性越强,对债务的容忍度就越高。”

影响社会整体债务可持续性的因素,首先是成本。谢众指出,“大水漫灌”肯定是不行的,“急刹车”也不行,这就需要调整相关结构来降成本。直接融资、发行债券非常重要,比间接融资更有利于降低成本,这块市场增长空间还非常大。

从债券市场来看,要满足长远发展,仍需进一步丰富其工具品种。“目前,债券市场的一个短板是用于风险对冲的衍生品工具不足,我国现在利率衍生品、汇率衍生品已有一定规模,但是在全球占比还较低。”谢众认为,现在已有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对标的主要是民营企业,未来可考虑更广泛运用信用违约互换等国外比较成熟的衍生品。在鼓励境外机构参与问题上,还有跨境监管等协调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提升市场流动性,也是降成本的要点之一。去年,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谢众表示,这个针对民企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实施效果非常好,相当于一个保险产品,增强了民营企业发债的信用度,起到了增信和保险的作用,这样就增大了民企债券的接受度。“接受度提高了,交易度活跃了,市场流动性就活跃了。”

促进交易活跃的同时,退出机制也要更完善。早在去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就提出,要尽快推出到期违约债券交易机制。“如果投资者不愿意参加发债企业的债务重组,就可以通过交易实现退出。”据谢众介绍,目前上清所和相关机构正在为违约债券交易制度做技术和业务准备。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