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热点

显示 收起

证监会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点任务

日前,证监会在京召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提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12方面重点任务,是解决当前资本市场发展改革中的重点、难点、痛点问题的“及时雨”。

中国证监会

一个规范的资本市场才能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经过30年的发展,资本市场现已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深改12条”中,进一步加大法治供给、加强投资者保护、提升稽查执法效能等举措,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和监管理念的变化。未来,资本市场法治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对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将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

各类市场主体要敬畏法治,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生态。证券经营机构要合规稳健经营,勤勉尽责、注重实效,做好上市辅导、持续督导、投资者教育、交易监控等工作,教育引导上市公司及大股东、董监高、投资者遵守资本市场规则体系,防治欺诈发行、大股东资金占用、违规担保、忽悠式重组、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牛皮癣”,维护好资本市场的法治形象和公信力。

一个透明的资本市场才能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市场化发行定价必须以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信息披露为前提。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在今年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深改12条”为打造一个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场提供了契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将得到充分发挥,更有利于提升直接融资效率。

各类市场主体要敬畏市场,立足投融资本质,尊重市场规律。证券经营机构要当好资本市场的“看门人”,提升尽职调查能力,严把投行业务内核关,督促上市公司及大股东把精力从“业绩包装”“市值管理”转移到提升公司经营能力上来,做真账、讲真话,确保信息披露质量。

一个开放的资本市场才能具有国际影响力。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举措频频,海外资金不断进入,资本市场国际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深改12条”对落实对外开放举措起到“推进器”的作用,对其他改革也将发挥“催化剂”的作用。

各类市场主体要敬畏专业,提升自身能力。证券经营机构要转变“依靠牌照红利生存”的模式,借鉴先进理念、经营模式与管理技术,强化专业能力建设。在双向开放的形势下,以专业化、差异化来摆脱同质化、低端化,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机构,在更加国际化的竞争中站稳脚、说上话,维护开放环境下的金融安全。

一个有活力的资本市场才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活力体现在资产端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资金端是否具有定价能力、制度供给是否促进优质资产与长期资金的对接、直接融资比例是否提升。“深改12条”聚焦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效率,着力完善市场基础制度,标志着这场改革是“四梁八柱”式改革,场内场外市场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证券经营机构要增强大局意识,对科创板等基础性改革、试验性改革,要坚持“稳”字当头、“利”字靠边,促进资金端与资产端的高效对接,完善市场筹资、定价、风险转移功能,提升资本市场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要立足本源,提升主动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服务国家战略的意识,突出主业、突出创新,聚焦五大功能,推进自身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

一个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才能有效防范化解外部冲击。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持续深化改革使经济结构得到持续调整优化和不断升级,“肌体”韧性增强。从金融体系来看,金融去杠杆取得明显成效,宏观政策工具箱较为丰富、传导顺畅,“血脉”活力增强。从资本市场来看,当前A股市场估值水平较低、杠杆水平大幅下降、市场情绪比较稳定,“枢纽”作用增强。“深改12条”作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序曲,将有力推进资本市场法治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的韧性和活力。

对证券经营机构而言,要敬畏风险,坚持底线思维,处理好发展、创新与稳定的关系。一是量力而行,稳中求进。不要过度重资产、过度综合化,不走“规模为王”的老路,不做无原则的“火中取栗”,避免犯大的颠覆性错误;二是要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健全制度“防火墙”,通过“管住人”更好地落实“看住钱”,做到“点”上的风险不外溢、不扩散,“面”上的风险不倒灌、不蔓延。

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可谓顺时应势。各类市场主体既是改革的参与者,也是改革的受益者,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需要市场主体的共同参与、共同创造。近年来,安徽省证券期货业协会、华安证券在参与改革方面作了一些努力,也取得一定成效。我们愿同各方一道,做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拥护者、践行者,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把自身风险管控好,把实体经济服务好,把资本市场建设好。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