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显示 收起

降本严苛研发“舍得” 差异化布局新能源电池

“回收这个事,唯独我们最具备条件做!”坐在记者对面的刘国本精神奕奕,已经75岁的他思维依然敏捷,说到激动处,喜笑颜开,如同一个开心的孩子。

电池产业

刘国本是骆驼股份的董事长,从1980年开始,用了40年时间,他带领一家乡镇小厂,成长为亚洲最大的汽车起动电池制造商,同时还是国内再生铅行业龙头。

从鄂西北一个小乡镇“出发”的骆驼股份,是如何成长为行业巨头的?

“我们其实很简单,就是生产+回收+服务。”刘国本说,“做到成本最低,质量最优,服务最好,周转最快。”

四个“最”,不简单。骆驼真的做到了吗?又是如何做到的?以降成本为主题,上证报记者近日到湖北襄阳进行了实地调研。

让节约成为员工的自觉

至今还记得骆驼股份“抠门”的一桩小事。

2011年,记者前去参加骆驼股份的年度股东大会,因工作需要打印一份材料,两页纸。接待的工作人员一边笑着说“不介意正反面吧”,一边在打印机旁的一张纸上签字登记,内容包括打印人和打印的纸张数。

这个细节,让记者印象格外深刻。后来,和骆驼股份的一位高管交流时,他说这种事情在骆驼太平常了。“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公司的核心价值观里有这一条。”

日常管理上如此,对生产车间的管理更是严苛。

“我们有一个降成本会议,每个月都开,已经坚持几十年了。”刘国本向记者介绍,降成本的办法之一就是对标,各条生产线之间对标,和同行业最优秀的公司对标,“哪条线成本高了,找原因,找措施,哪条线成本低,找方法,给奖励。”

“现在,我们的成本是全行业最低的。”刘国本说,即使和全球最大的铅酸蓄电池厂家相比,公司的生产成本也更低,生产效率更高。

在总结经验时,刘国本发现,生产成本得以下降的最关键因素,是把责任落实到一线员工,通过激励制度,通过企业文化,让节约成为员工的自觉。

这与刘国本的一次海外取经有关。

1998年,刘国本到美国一家工厂参观。那是一个周五的下午,快下班了,可工人们仍在一丝不苟地工作,将机器刷洗干净。刘国本回来对公司的人说,这些工人并不是干给谁看的,这是他们的自觉行为,我们骆驼也要做到这样。

如何让员工自觉成为习惯,进而成为公司的文化?

骆驼股份对每个岗位设定了严格的权责。譬如销售员,就有回款的责任,随时要想着消除风险货款,加速货款周转。“这也是节约,货款周转快了,可以降低财务成本。”

技术创新驱动“性价比”

“质量是生命线,虽然我们鼓励降成本,但前提是保证产品的质量!”刘国本强调,骆驼的价值观是执著于提高产品性价比,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

性价比是骆驼股份争夺市场的终极武器,提升性价比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而好的技术又需要优秀的人才。作为掌舵人的刘国本,很多的精力就放在挖掘人才上。

“刚开始,我们在谷城下面的一个乡镇,太偏僻了,没有人愿意去,但是我们有办法,年轻人不愿意去,我们就找一些离退休的老专家,农村对他们反而有吸引力。”刘国本乐呵呵地说,当年的四处碰壁,在他眼里早已成了无关紧要的小事。

在记者看来,真正推动骆驼崛起的,是刘国本的“舍得”,给高薪,给房子,给股份。

据骆驼股份工作人员介绍,1997年,公司就出资400万元建起人才楼,为引进的人才免费提供两室一厅的套房。2000年,刘国本提议专门设立了377万股的“人才激励股”,对引进的高级人才每人配送5万股,本科生每人配送3万股,专科生每人配送1万股。

骆驼股份上市之后,这些持有“原始股”的人才,很多都实现了财务自由。

刘国本一直倡导学习文化。

“我们做事情不能一成不变、墨守成规,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新的事物,培养新的理念,跟上社会的脚步。我本人也是活到老学到老……”今年春节后的年度表彰大会上,在给员工发了800多万元的奖金后,刘国本仍告诫大家要加强学习。

刘国本酷爱学习的故事更是广泛流传。上世纪90年代,在骆驼股份初具规模时,刘国本利用周末时间去大学进修,坚持两年时间往返于武汉和石花镇,最终取得国家认可的大学文凭。

“我们的研究院有300多人,有两名院士作为外部专家领衔,公司还订了规矩,每年的研发经费占营业总收入的3%至4%。”刘国本说,在研发方面,公司完成了“鸟枪换炮”,已在全球设立了三大研发中心:美国密西根研发中心、武汉(光谷)研发中心和襄阳产品中心。

“骆驼的技术在全球肯定是领先的,这个我有自信。”刘国本说,这从客户的反应也能看出来,商用车配套市场,公司产品的市占率达到56%,乘用车配套市场上达到30%。

另据查询,至2018年,在起动电池的国内主机厂配套市场,骆驼股份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39%,替换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也提升至约25%。

为进一步在全球扩大市场份额,骆驼股份投资1.5亿美元在马来西亚建设了生产基地,成为当地最大的汽车电池生产商,并计划以此为桥头堡,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

以服务推动销售降本

“董事长一天到晚就在琢磨他的电池,几十年了,他只对电池感兴趣。”见刘国本之前,骆驼股份一位高管这样说。

刘董事长最近在琢磨什么?

刘国本打开了手机上的一个APP,让记者看各分公司上门替换电池并进行废旧电池回收的实时报表,“虽然我们做的是传统行业,但我们不落伍。”刘国本笑着说。

把替换市场和回收业务结合起来,是刘国本最近几年力抓的重点业务。在他看来,在替换市场进行主动上门服务,可以帮助公司向“制造+服务”转型。另一方面,通过回收铅的再利用,可以保障原材料供应,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做到了保护环境。

和大多数公司的销售渠道不一样的是,骆驼股份的销售是一个双向业务。“销售产品,就地服务,就地回收。”刘国本说。

一个典型的业务场景是,某车主发现自己的电池需要更换,通过电话或者APP发出信息,骆驼股份会立即安排就近的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换上新电池,用原包装带走旧电池,“不落地,没有污染,没有浪费。”

“电池可能只要280元,我上门服务,300元可以吧,20元可以作为销售人员的额外收入,同时我的销售渠道打开了,可以卖更多的电池。再说,废旧电池对车主来说可能是个麻烦,但是对我们来说,回收价值可以占到新电池的40%,在抵扣员工工资开支后,还有得赚。”刘国本说。

基于这种商业模式,骆驼股份将替换和维护市场独立出来,设立了专门的销售公司,拟借助3万多个网点,以最快的速度为客户提供替换电池等服务,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闭环。

回收的目的是再利用。骆驼股份现已拥有55万吨/年的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处理能力,加上即将投产的新疆再生和已经开建的安徽再生,公司再生铅处理能力将超过100万吨/年,基本完成在国内东西南北中的整体布局。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主要原材料金属铅的自给自足。”刘国本介绍,铅在电池成本中占比最高,污染性较强,回收再利用体系建成后,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成本,还可以降低社会的环保压力,“这个事亏钱都要做,何况还可以赚钱呢!”

差异化布局新能源电池

作为铅酸蓄电池的领导者,在过去几年锂电池爆发式增长的行情中,骆驼股份却似乎缺席了。据真锂研究统计,在最近两年的动力电池出货量排名中,都没有骆驼股份的身影。

“我们也反思了很长时间,有多方面的原因,作为铅酸蓄电池的单打冠军,我们不可能什么都做得好。”刘国本说,和其他专业做锂电池的企业相比,公司绝大部分资源都投向了铅酸蓄电池业务,新能源业务确实滞后了。

刘国本希望向市场传达两个观点:一是铅酸蓄电池的市场远没有饱和,更谈不上天花板;二是公司并不是不做新能源电池,而是以研发为基础,不跟风,走差异化的路线,定位于为主机厂做配套服务。

“老有人说铅酸蓄电池没有前途,我们算一个简单的账,目前全球汽车保有量超过10亿辆,我国有2.4亿辆,新能源汽车我国是比较领先的,到2018年底保有量是200多万辆,这个数据对比就说明了,没有任何理由放弃这个大市场。”刘国本说。

外界普遍不知道的是,即使在新能源汽车中,也有一只特殊的备用电池,它就是铅酸蓄电池。“比亚迪的这只铅酸蓄电池就是我们骆驼供应的。”

“锂电池肯定是方向,我们也一直在做,但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不适合高举高打,我们还是踏踏实实地做,从基础研究开始,通过持续的研发来寻找机会。”刘国本说,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新能源电池产业刚刚起步,机会多的是,关键是看企业的实力能否加大研发投入。

据介绍,骆驼股份2008年就开始从事锂电池技术的研发,目前已掌握了锂电池生产的关键技术。2016年底,公司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扩建投产,产能规模已达20亿WH;又通过收购襄阳宇清涉足电机、电控系统领域。2017年,骆驼投资3000万欧元入股克罗地亚Rimac汽车公司,后者的电机、电控系统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依托铅酸电池与全国100多家主机厂的合作关系,我们还是准备从配套市场做起。”刘国本介绍,公司已在12V、48V低压启停系统方面具有行业领先产品及产品线,与目前的铅酸启停电池进行无缝衔接,并与国内外多家主机厂建立了合作关系及定点开发。

“动力电池的成本,约占到整车厂成本的40%,这一块的竞争会格外激烈。”刘国本预测,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后,我国动力电池行业正迎来一波大洗牌,公司将谨慎应对,“不能确保收到钱的订单,我们坚决不做。”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