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显示 收起

杉杉剥离无关新能源资产 聚焦投入锂电材料主业

“我们今年是10万吨投产,到明年、后年,还会更快速地扩产能,以规模化和性价比,迅速掌握行业定价权。全球锂电看中国,中国锂电看杉杉。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告诉记者,“卖奥特莱斯,很多人觉得很可惜,我觉得就应该卖掉,就应该做新能源。除此之外,别的与新能源无关的资产也在卖。人的精力有限,我们就是要聚焦新能源,做精主业。”

锂电材料

成立于1989年的杉杉集团,而立之年迎来又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自去年开始,我们已在作重大的战略调整,将全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锂电材料主业,核心目标是以性价比优势、规模优势及技术优势占领市场,主导全球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对上证报记者说,“目前全球锂电材料产能快速聚集到中国,中国产能则快速聚集到杉杉。我们致力于在全球成为新能源行业领导者。做不到第一,宁愿退出。”

日前,杉杉股份子公司杉杉科技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包头一体化基地正式投产。据郑永刚介绍,这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锂电池负极材料基地,昭示着杉杉争霸新能源产业的雄心。

“对于非新能源业务,我们能卖的会全部卖掉,去年分拆了服装、今年7月刚卖了杉杉商业集团;而对于新能源产业内的非锂电材料业务,我们还会战略性进入,如增持澳洲锂矿公司Altura,但不自己主控,以参股为主。”郑永刚紧接着说。

郑永刚在服装业务如日中天之时,先人一步切入锂电材料产业,展现出过人的战略眼光与定力;如今面对宏观形势的变化与产业机遇的出现,郑永刚又迅速调整战略,清理所有非核心业务。这或许正是杉杉能屹立不倒、长期发展的核心基因。

负极材料扩产能

8月3日,杉杉科技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包头一体化基地一期项目正式投产。据了解,该基地于2018年4月开工,总投资38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年产6万吨石墨负极材料和4万吨碳包覆石墨负极材料,并具备年产5万吨石墨化加工的能力。

杉杉科技董事长李凤凤对上证报记者表示,杉杉科技目前在上海、宁波、宁德、包头等地建立起六大生产基地,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全球领先的研发技术团队,产品进入全球主要客户供应链。包头基地的建成投产,将有效填补负极材料产能缺口,实现公司成本控制能力、产能交付能力、产品品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回溯历史,杉杉切入锂电新能源产业正始于负极材料。1999年,杉杉科技成立。公司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间相炭微球”制备技术产业化,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实现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国产化。

李凤凤告诉记者:“目前是新能源产业的洗牌期,对我们而言是重大机遇。上半年,杉杉科技收入再创新高,利润增幅明显,风险资产平稳。下半年,我们在市场、供应链、技术、品质、产能等方面制定了规划,全面拥抱市场化。”

杉杉股份2018年年报显示,公司负极业务呈现稳健向上的发展势头,全年实现销售量3.39万吨,同比增加9.6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38亿元,同比增长30.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9亿元,同比上升7.88%。截至年报披露日,公司拥有负极材料成品产能8万吨。

记者查阅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2018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总出货量为19.2万吨,同比增长31.2%。受动力电池市场增长拉动,人造石墨出货量13.3万吨,同比增长32.74%;天然石墨出货量4.58万吨,同比增长19%。其中,杉杉科技负极材料出货量排名行业第二。

GGII还提出,未来三年负极材料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低端重复产能将被淘汰,拥有核心技术和优势客户渠道的企业才能获得长足发展,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郑永刚表示,包头基地进一步巩固了杉杉科技在锂电负极领域的领导地位。

以性价比取胜

“我们今年是10万吨投产,到明年、后年,还会更快速地扩产能,以规模化和性价比,迅速掌握行业定价权。全球锂电看中国,中国锂电看杉杉。这就是我们的目标。”郑永刚对记者表示。

查阅杉杉股份2018年年报,其锂电池材料产业综合产能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截至年报披露日,公司拥有正极材料产能6万吨,负极材料成品产能8万吨,电解液产能4万吨。

正极方面,子公司杉杉能源在长沙高新区启动年产10万吨正极材料项目规划,其中一期一阶段1万吨项目已于2018年年底陆续投试产,年产5000吨的高镍03车间也已启动,预计2019年年内投产。2018年,杉杉能源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6亿元,同比增长9.49%,实现净利润5.15亿元。

电解液方面,2016年杉杉股份携手巨化股份,在原东莞杉杉的基础上,共同建设杉杉新材料(衢州)有限公司。杉杉新材料现有电解液产能60000吨,六氟磷酸锂产能6000吨,并自主研发和生产多项特殊添加剂。

同时,杉杉股份与红杉资本合资的宁波利维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电芯和PACK。2019年5月23日,子公司安徽利维能10GWh动力电池一期项目投产,主要生产软包和圆柱类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将应用于电动乘用车、电动自行车、电力储能等领域。

今年,杉杉股份还用收购股权的方式,进入产业链上游,稳定公司锂电池正极材料业务上游原材料供应,降低公司锂电池正极材料业务生产成本与经营风险。

今年7月22日,杉杉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1.09亿元认购澳大利亚锂矿公司Altura8.6%股份。此前杉杉股份已经以1.2亿元收购了Altura11.83%股份。杉杉股份称,该项目锂矿开发潜力巨大,开采纯度高,符合车用动力电池对材料一致性的要求。

“短期内,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幅度不会太大。但中期看,补贴政策的退出也意味着市场的成熟,以及巨大市场空间与市场化竞争的到来。”郑永刚认为,“新能源革命已经来临,锂电的发展周期至少还有近20年,拥有20倍的成长空间。”

在竞争中,杉杉以何取胜?“性价比,核心还是有核心技术优势的高性价比。未来扩产能后,我们可能会持续降价,掌握定价权。”郑永刚说。

除锂电材料外,郑永刚还看到了锂电池的另一大应用市场——储能。“储能技术是新能源产业新的风口,一旦在技术上获得突破,这块市场比新能源汽车还要大。杉杉已经储备了近20年的时间,很有机会站在行业的制高点,未来也会积极推进在储能市场的布局。”

“一加一减”促转型

做加法的同时也做减法。7月,杉杉集团以29亿元的价格将杉杉商业集团100%股份卖给了唯品会。杉杉商业集团系国内排名前列的奥特莱斯连锁集团,旗下已经开业运营5个奥特莱斯广场。

对于这笔交易,郑永刚表示:“卖奥特莱斯,很多人觉得很可惜,我觉得就应该卖掉,就应该做新能源。除此之外,别的与新能源无关的资产也在卖。人的精力有限,我们就是要聚焦新能源,做精主业。”

查阅杉杉股份2018年年报,公司营业收入88.53亿元。其中,核心产品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收入占比近80%。而服装占比从10年前超过60%降至不到8%。

2018年6月,杉杉股份将服装业务板块拆分到香港上市。“现在没多少人穿西装了。服装行业已经变了,感情虽然深,但必须退出。”郑永刚表示。

对于锂电产业中的非材料业务,郑永刚采取的策略是战略进入,但不控股。

利维能成立于2009年,是杉杉旗下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电池及PACK系统供应商。目前公司已建立了滁州和宁波两大生产基地和完备的电池功能及环境实验室,2020年将具备10GWh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年生产能力。

2018年,利维能引入红杉资本战略投资,目前红杉已成为利维能控股股东,杉杉则选择退为参股股东。

“基于杉杉股份的电池材料技术和规模优势,以及红杉资本在下游产业的布局,利维能可以较低成本获得有效资源,同上下游产业链形成紧密配合和绑定,提供完整的动力电池产品和解决方案。”杉杉股份董事长庄巍对记者说。

对于“一加一减”的转型逻辑,郑永刚表示,这是一个新旧动能急剧转换的时期,新时期需要新思维,民营企业要抛弃贪多求大的传统模式,集中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强大持久。“不能再用老思想、老办法、老调子,去做什么‘航空母舰’。必须调整,而且还不能慢。我20年前就开始转型了,所以才能赶上新能源的风口。”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