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显示 收起

杭州艺阳再度违规减持 交易总额1.89亿元

自食其言、屡教不改,隆华科技引入不到一年的“战投”,看来要将违规减持进行到底。8月7日午间,隆华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杭州艺阳在承诺期内违规减持公司股份3924万股,占公司剔除已回购股份后总股本的4.33%,交易总金额1.89亿元。减持后,杭州艺阳不再持有公司股份。

股份减持

值得玩味的是,去年11月刚从大股东手中接过5000万股的杭州艺阳,转手便减持了1075.94万股,构成短线交易。当时,或是自知“理亏”,杭州艺阳随即信誓旦旦给出承诺:未来12个月内不再减持公司股份。如今,承诺犹在耳畔,曾被寄望推动公司发展的战略股东却已抽身离去。

“战投”变投机客

根据最新公告,隆华科技根据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出具的股东名册发现,杭州艺阳在承诺期内未履行承诺进行了减持。公司经问询得知,杭州艺阳已于今年6月12日至6月19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卖出其所持全部3924万股公司股份,成交均价4.8元/股,总金额1.89亿元。

“闷声减持”的背后,是曾经的“风光入场”。去年11月,隆华科技公告称,为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并帮助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李占明、李占强、李明卫、李明强归还个人贷款、降低股票质押风险,上述4人拟将其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转让给杭州艺阳、杭州中策和世诚科技。转让完成后,三家公司分别持有公司5.49%股份,均成为公司重要股东。

彼时,隆华科技在公告中将此次股权转让阐释为:“引入战略投资者,有利于优化公司股权结构、为公司引进更多的战略资源,将对公司经营及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颇具戏剧性的是,声称“看好公司发展前景”的杭州艺阳,股份还没焐热却已开始大举抛售。据披露,2018年12月14日至18日期间,杭州艺阳共计卖出公司股票1075.94万股,占总股本的1.17%,构成短线交易。

对此违规之举,杭州艺阳旋即表现出“悔过”态度,称“已对本次交易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并要求该企业其他人员巩固学习深圳证券交易所股份交易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同时,将全力配合监管机构和上市公司进行整改措施,以减少因违规交易给上市公司和市场带来的不良影响”。

同时,杭州艺阳除将该次违规减持获利202.97万元悉数上缴公司外,还另行上缴本次成交总金额的1%,即45.15万元,并承诺“自违规事项发生后(即2018年12月20日)至未来12个月内不再减持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

不料,“一年之约”未满,杭州艺阳却出尔反尔,再度违规减持。此外,去年底进入的另一位“战投”杭州中策也于日前宣布完成减持计划。公告显示,杭州中策在6月20日至6月27日期间,共减持900万股公司股份。

自去年底以来,隆华科技实控人李占明家族还相继向河南高创、通用投资等公司协议转让部分股份,并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460万股公司股份,减持目的为自身资金需求。

对此,8月2日,有投资者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直言:“大股东是否有通过引进所谓的战略合作伙伴进行变相减持的嫌疑?”公司回应称:“不存在相关情况。”

屡碰红线为哪般?

如此明目张胆的违规减持行为,引来监管果断“亮剑”。

深交所5月8日出具的函件显示,杭州艺阳于去年12月进行的减持,由于“没有预先披露减持计划,且在连续九十个自然日内采取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股份超过隆华科技股份总数的1%”,违反了相关监管规定,被给予通报批评的处分,并将上述违规行为及处分记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

无独有偶。杭州中策也因涉嫌违规减持,收到深交所一纸监管函。据监管函,杭州中策于6月20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隆华科技股份600万股,持股比例从5.52%下降至4.85%。但在持股降至5%以下时,杭州中策并未及时履行报告和披露义务,并停止卖出股份,违反了交易所相关规定。深交所要求杭州中策充分吸取教训,杜绝上述问题再次发生。

面对监管的严厉问责,杭州艺阳何以“顶风作案”,甚至干脆“清仓大减持”呢?

“图利”或是一大动因。从购入成本来看,杭州艺阳拿下这5000万股股份共耗资2亿元,单价为4元/股,较协议签署日的股价略有折价,远低于此次清仓减持4.8元的成交均价。

据估算,杭州艺阳前一轮减持金额为4514.9万元,加上此次1.89亿元的减持金额,两轮合计套现约2.34亿元。这意味着,短短8个月时间,杭州艺阳便通过违规减持,获取逾3000万元的收益。

资料显示,杭州艺阳成立于2017年,主要从事私募股权投资、受托企业资产管理等业务。根据杭州艺阳受让股权时披露的权益变动书,其股东结构为:庄汝佳、王文治分别持股50%。其中,前者为公司执行事务合伙人。

但到了今年5月和6月,杭州艺阳连续两次进行合伙协议调整:公司合伙人先是变更为陈毅鸿和苏再发,随后陈毅鸿退出合伙人名单,庄澄渊取而代之。尽管出资人生变,不过从法律主体角度而言,杭州艺阳始终应对其承诺负责。

隆华科技引入的究竟是战略投资者还是短期投机客?李占明家族转让股权究竟是“从长计议”还是“饮鸩止渴”?诸多疑问背后,首先亟待解决的是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上的滞后与缺位。隆华科技对股东几次三番减持均“秘而不宣”,或成为上述违规行为最好的“掩护伞”。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