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显示 收起

沿海港口复工率明显提升 智能化操作大显威力

这是招商局集团总经理胡建华19日在招商港口检查指导工作时的感叹,也是上证报记者近日在几个沿海主要港口采访时的最大感受。

港口

货柜车轰隆隆地驶向码头,堆场里作业车来回穿梭,岸桥司机将一个个集装箱吊上货轮……港口码头,开始繁忙了!

沿海主要港口:有序复工

2月19日傍晚,载重12万吨级的集装箱班轮“达飞曼德拉”号如期靠泊深圳西部码头,来自韩国釜山的货物很快被岸桥司机精准投放到一辆辆货车上,而运往南美各大海岸沿线的集装箱也被吊装上船,2710个集装箱装卸完毕后,“达飞曼德拉”号准时起航,驶向下一站。

“我们港口是连续生产企业,全年全天候运转,防疫特殊时期,我们的生产也未曾停歇。截至2月21日,招商港口实现90%以上复工,自有员工返岗率达95%。”招商港口有关负责人告诉上证报。

宁波舟山港是年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大港,它的复工怎么样?2月22日上午,在宁波舟山港北仑第二集装箱码头的闸口通道,一辆辆集卡正有序穿梭。“港区生产节奏已逐步恢复,高速上的集卡车也明显增多,每天进提箱量已从复工初期的不到600个增至3000多个。”该码头公司运营操作部值班经理沈行侠说,“随着集卡司机陆续返岗,流动的集装箱又成了这里的一道风景线。”

一手抗“疫”,一手抓生产,在广州港、天津港,记者也看到了同样的努力。

据广州港集团董事长李益波介绍,广州港生产一线春节以来一直不停工作业,现场员工上岗率已达80%以上,5个在建水运工程重点项目均已全部复工。

疫情防控、救援十万火急,同时外贸货船也需要抢回班期,各大港口都自发地提高效率,缩短装卸货物时间。

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新隆运28”轮搭载124个40英尺集装箱的疫情防控救援物资,正准备驶向曹妃甸综合保税区码头。“我们仅用不到3小时就完成装船作业,比原计划提前了4小时。”经验丰富的岸桥司机老李说。

广州港同样也在“与时间赛跑”。几天前,来自中东航线的大型集装箱班轮“迪塔”靠泊广州港,2686自然箱货物的卸载,仅仅用了12.39小时,创下了广州港南沙三期集装箱码头开港以来外贸班轮船时效率的历史新高。

中国港口协会发布的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月16日,沿海港口自有员工复工率达到95%以上,各港口劳务工人返岗率有些差异,但多数超过70%。

产业链:陆续复苏

“南沙港区内外贸航线目前恢复到去年同期的75%左右,因为港口是物流行业一个重要节点,这里恢复繁忙,就说明整个珠三角企业的生产在逐步恢复。”广州港的南沙港区一位负责人表示。

上证报了解到,与港口航运密切相关的集装箱制造业、服务业也已陆续复工。

“我们分布在全国的14家集装箱制造工厂已有13家复产,目前我们对2020年集装箱市场需求的判断是稳中有升。”中集集团董秘办主任吴三强告诉上证报,中集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制造集团。

据吴三强介绍,中集集团集装箱板块目前生产工人到岗率已经接近70%。集装箱供应链相对简单,加之一季度本身都是传统淡季,需求受疫情影响并不大。而干货箱全行业出货量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已经出现回升,集装箱价格也呈现小幅反弹走势。

中国船舶集团所属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下称“中船澄西”)2月10日正式复工,2月17日、18日,“斯洛内”号和“赫奈特”号顺利完工出厂,“德克萨斯”号圆满开启了新年脱硫塔“第一吊”。“我们公司自有员工、劳务工返岗率已分别达到90%和50%左右。”中船澄西相关负责人表示。

港口企业:化危为机

虽然疫情发生后,集装箱吞吐量有所减少,但从已经披露的数据及上证报了解的情况看,“坚守”换来了港口企业1月份逆势开门红。

招商港口日前发布的1月业务量数据公告显示,1月份,招商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969.7万标箱,在假期与疫情双重影响下,与去年同期持平。

2月20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在南沙区复工复产专场新闻通气会上透露,广州港1月份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均完成月度指标,其中砂石、石油化工品、商品汽车和外贸煤炭同比分别增长65.2%、8.1%、6.7%和3.6%,生产经营实现平稳开局。

天津港有关负责人告诉上证报,由于此前抓住集装箱内外贸需求良好、矿石货源充足、大型油轮集中到港的有利时机,努力招揽货源、开拓市场,保持了大宗货源形势稳定,天津港也实现了港口生产首月开门红。

疫情防控时期,大数据及智能化黑科技成为重要抓手。招商港口开发的、引入了区块链等各项新技术的招商ePort大显身手,为港口生态圈提供24小时在线通关、物流等服务,减少线下接触,为各项业务办理筑起安全防疫防线。

总体而言,港口复工率明显提升,港口智能化操作大显威力,都是可喜现象。可以预期的是,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及缓解,不远的将来,沿海各大港口会更加繁忙、繁荣。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