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显示 收起

中国一重刘明忠: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咬定全年生产经营目标任务不动摇,这是包括中国一重集团在内的所有央企的工作底线,是在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中,展现央企使命担当的最直接体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国企改革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刘明忠带来的提案涉及劳模培育和管理、科技创新等方面。“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他说,中国一重集团力争用3至4年的时间,在“卡脖子”技术上实现一批重大突破,在产品升级、新产品开发和颠覆性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彰显央企担当

中国一重集团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坚持目标不改、任务不变,以及保预算、稳经营、控风险的原则,延续了“元月开门红”和“首季满堂红”,截至今年4月底,集团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3.47%;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2.35%。

更重要的是,今年以来,中国一重集团的职工收入按照年度计划增长,职工工作生活受疫情影响较为有限。

“2月陆续复工复产后,面对生产经营任务,中国一重集团加大生产经营力度,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科学安排产运销储,稳住存量,加快现有项目建设和订单生产进度。”刘明忠告诉记者,面对生产需求,中国一重集团果断抢占全球产业链修复、弥补供给缺口的先机,成功对冲了损失。

通过稳定生产,新材料板块订货大幅提升,中国一重集团还顺利完成了世界最大环保装备——河钢乐亭钢渣一次处理项目热闷装置、国家首条海外QSP薄板连铸连轧设备等一批重点项目出产。

中国一重集团还充分发挥了产业链带动能力。集团公司多次帮助供应商提供复工复产相关手续,协助厂家尽快复工复产。针对合作的复工复产困难企业,还安排人员进行复工复产指导,协助其与相关部门沟通,快速实现复工复产。

同时,中国一重集团还与外协配套厂家建立联动反馈机制,每日对厂家地域疫情动态及企业运行动态进行数据统计,根据情况给予协助。尤其是在资金给付上优先满足供应链企业,为复工复产的配套企业做好资金保障,提高一重产业链协同能力。

“目前,中国一重集团在黑龙江地区的本地配套率已升至52%以上。”刘明忠表示。

混改工作稳步推进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近年来国企改革的关键词。

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刘明忠认为,混改是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应对当前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挑战,推动我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需要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在改革过程中,中国一重集团深刻认识到劳模的引领和示范在企业推进改革创新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刘明忠所提的建议之一,就是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劳模的培育和管理,进一步拓宽劳模创新荣誉激励体系通道,增加劳模、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的比例和数量,适当降低一些荣誉评比的门槛,或者设立倾向冶炼、机加、轻工、医护用品生产等一线的国家级奖项,并重点考虑重工业地区龙头企业基层一线劳模。

2018年,中国一重集团旗下大连核电石化公司和大连工程技术公司被纳入国企改革“双百企业”名单。在采访中,刘明忠也介绍了这2家企业的最新情况。

“大连核电石化公司28项改革任务已完成17项,大连工程技术公司15项改革任务已完成9项,剩余各项改革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刘明忠表示,通过“双百行动”,这2家企业改革成效突出,服务国家战略能力不断提升、机构人员大幅精简、运营质量稳步提高、科研创新成果丰硕,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连年增长。

“在混改过程中,‘混’只是手段,‘改’才是目的,要改变一混就灵、一混了之、重混轻改的错误认识。”刘明忠表示,要把握好引资本与转机制、产权多元化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完善制度、保护产权,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坚决杜绝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

破解“卡脖子”难题

中国一重集团始终以振兴和发展民族工业为己任,致力于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发,自建厂以来,累计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机械产品500多万吨,开发研制新产品420余项,填补国内工业产品技术空白470余项。

刘明忠表示,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为此,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刘明忠建议进一步加强我国重大高端技术装备研制能力建设,依托中国一重集团组建国家大型铸锻件技术创新平台。

同时,刘明忠还建议通过吸引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的高端人才,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国家大型铸锻件技术创新平台,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开展从设计、工程试验到最终为国家提供重大技术装备所需大型铸锻件等的全流程研究,加快提升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基础材料研发制造能力,推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一重集团的创新活力,与公司对研发人员的创新考核制度密不可分。刘明忠告诉记者,公司在2019年拿出了近300万元对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先进单位进行奖励,涉及科技成果23项。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刘明忠建议不断完善健全创新工作室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对企业劳模创新工作的支持,并由相关部门牵头连线,加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校、院所沟通合作,联合成立创新联盟、“校企协作创新平台”,建立“实习培养基地”等,不断孵化培养创新成果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此外,中国一重集团还建立了首席技术专家、技能大师机制。“首席技术专家、首席技能大师实行定期选拔和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每2年评选一次,每次各选拔不超过10人,管理周期为2年;管理周期内,首席技术专家每月享受5000元的津贴待遇,首席技能大师每月享受3000元的津贴待遇。”刘明忠介绍。

目前,中国一重集团进一步提出“两个三年”目标,第一个三年目标就是到2022年,着力解决制约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研发、设计中关键技术问题,全面建立适应市场的高效科技创新体系和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平台能力水平,主导产品及工艺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根据相关计划,中国一重集团将力争用3至4年的时间,在“卡脖子”技术上实现一批重大突破,在产品升级、新产品开发和颠覆性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一重集团作为我国重型装备制造行业的排头兵,在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必然要有参与和贡献。”刘明忠表示。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