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生活

显示 收起

网传复旦投毒案系误杀 毒药或从网上购买

【复旦投毒案系误杀】复旦投毒案系误杀?此前网上传言,林某妒忌黄洋获得直升博士生机会而起意投毒。日前,复旦投毒事件再有新的进展,网传复旦投毒案系误杀,但并未得到官方证实,目前,对于此事,最大的疑问是,林某的动机是什么?学医者的心,如何从救人变成了杀人?

复旦投毒案系误杀

复旦投毒案系“误杀”?网传嫌犯原想毒害另一室友。黄洋死了,此前网上传言,林某妒忌黄洋获得直升博士生机会而投毒,后又有学生透露,寝室住了3人,林某投毒要杀的是另一个人,结果黄洋误喝了水。

他是四川荣县人,2005年以690分的成绩考入复旦。父母均是下岗职工,家里经济困难,大学所有费用都是自己挣,从未用过家里的钱。他乐观上进。母亲肝脏手术,医药费也来自他的奖学金和勤俭学的费用。今天,28岁的年轻生命戛然而止!

别问我恶类或善类

我只是渴望飞的哺乳类

善恶的分界不是对立面

而是每个人那最后纯洁的防线

都逃不过考验

这是黄洋留下的最后的微博消息,这是一段歌词,却莫名地成了他生命最后的注脚。

黄洋死了,这位刚考上博士的复旦大学研究生,极有可能是被室友毒死的。

昨天下午,复旦大学官方证实了这一消息。

林某的动机是什么?

但是记者了解到,黄洋与涉嫌投毒的林某目前在两家医院的不同科室从事不同方向的研究,并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林某学业也很优秀,学业主攻B超方向,平时经常在实验室用小白鼠做低剂量毒药测试。

侦办此案一位警方人士透露:这起投毒案件正在审讯中,嫌疑人的动机尚不明晰,但“应该不是”传闻的情感纠葛,而外界推测的“不存在学业竞争”是比较准确的。

此案的侦破“远未结束”。

截至昨晚,网上最新的说法是,学校有学生透露,听到导师说是误杀。寝室里住了3个人,两个广东的闹矛盾,林某投毒要杀的是另一个人,结果黄洋误喝了水。此说法未经官方证实。

另一疑问则是:投的是什么毒,毒药哪来的?

据媒体最新消息,导致复旦研究生黄洋中毒的物质初步确定为N-二甲基亚硝胺。

该物质毒性强,常用于医药及食品分析研究,可在实验动物中人为制造肝损伤的模型。较小剂量的长期暴露,也可能增加肝癌风险。普通医院并无库存,一般由课题组购买。

而复旦校方称,有毒化合物并非来自学校实验室,网上也可购买。

嫌疑人微博似提到黄洋

昨天,记者从多名同学口中获悉,其实嫌犯林某也很优秀。

有认识林某的同学透露,林某平时性格挺好,爱打篮球,与受害者没有公开矛盾,还担任过学生会副主席。对林某的情况,复旦校方并未给予回应。记者在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官方网站上,搜索林某的姓名后,发现其曾获诸多荣誉,还拿过奖学金。

昨晚,记者查到林某的微博,去年11月27日的一条微博尤其引人关注。其中提到“上海的冬夜,开着电脑,在小台灯的光照下,看着各种图文,听着电脑的沙沙声,还有黄屌丝的呼噜声,头脑里偶尔闪过各种念头,随即如云烟随风飘散。”该微博中提及的“黄屌丝”被很多人猜测极有可能就是被害人黄洋。

不过记者留心到,在黄洋毒发入院后,林某在微博上并没有记录这件事。他最后一条微博发于4月8日,充满了对医生这个行业的困惑:“有时候挺痛恨这个行业的,名义上叫做医生,但是面对病人,尤其面对那些急切想从这里解决困惑的病人,帮忙总不能帮到底,好比带一个问路者走了一段路,然后跟他说,你找别人帮忙吧。”

神秘短信

带来案情转折

事件的简单经过是这样的:

4月1日,该校2010级在读医科研究生黄某出现身体不适。当晚即被送至医院就诊。入院后,黄某病情加重,先后出现昏迷、肝功能衰竭等症状。医院组织了多次全市专家会诊,未发现病因。学校要求医院全力救治,并请上海警方介入调查。

4月11日,上海警方通报,在该学生的寝室饮水机残留水中检测出有毒化合物成分。

4月12日,基本认定同寝室林某存在嫌疑。16日下午,黄某经抢救无效,在上海中山医院去世。

实际上,在医院救治中,医生一直不确认原因。直到9日,事件出现重要进展。

黄洋的师兄孙某收到了一个陌生人发来的短信,提请注意一种化学药物,周围有人常在用。孙某收到短信后,马上将情况告诉了黄洋的导师,并查询了校内的医学论文资料,发现使用该药物后的实验室小白鼠症状与黄洋此前症状十分相似,而相关实验论文的作者正是黄洋的同寝室室友林某!

之后就听说有人看到犯罪嫌疑人被控制了。

但是,黄洋已中毒太深了。

天堂里没有毒药,但是谁愿意去天堂?

原本属于黄洋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他可以经历的人生,原本更加精彩,却就这样停在了2013年的春天,毁在了室友也许缘起于一件鸡毛蒜皮小事的恨意。

究竟是怎样的恨,能够让一个年轻人去精心算计,布下陷阱,去剥夺另一个年轻人的生命,而且是以大学室友之名。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