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生活

显示 收起

少年沉迷网游 杀害姑姑后继续打游戏

他的家在哪里

17岁,花一样的年纪,但是李江(化名)的17岁却要在铁栏内度过。

少年沉迷网游

与大多数孩子不同,李江的童年没有父母的陪伴。在李江小的时候,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工作繁忙,他只能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直到小学一年级,李江才被接回母亲身边。母亲忙于工作,无暇照顾李江。不久之后,李江喜欢上了玩游戏机,并且沉迷游戏机不能自拔。过年的红包花完了,李江就开始偷家里人的钱,外婆也因此并不喜欢李江,经常对人说李江不懂事,不听话。无奈之下,李江在一年后又回到了爷爷奶奶家。

不久,李江的母亲改嫁了,在那之后到案发时,他只见过母亲两次,每次不过两三个小时。在李江眼中,母亲只是一个名词,并没有什么过多的印象。

小学五年级时,李江的爷爷去世了,大伯李军把李江接到家里一起生活。但是青春期的李江非常叛逆,爱上网,不爱学习,常常惹大伯生气,大伯就用晾衣杆打他。

逃避现实的最后角落

现实中的严厉管教让李江躲进网络里寻找宁静。他越来越依赖电脑游戏,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长期上网,极度消耗着李江的精力,也让他变得囊中羞涩。为了能够购买更多的游戏装备,李江再次开始偷钱,从几十元,几百元到一千多元,最后发展到偷楼下的自行车出去卖钱。

初中二年级,李江就辍学了。亲戚们陆续帮他找了一些面包店、电子厂之类的工作,但李江都是干了很短时间,就不愿意再去了。在李江的设想中,他需要一份有充足上网时间的工作,最好在工作时间之外有五六个小时可以自由地玩游戏。至于工作的内容,李江表示并不感兴趣。而亲戚的好心帮忙,并没有给李江带来温暖,而是让李江觉得自己即将失去假期,失去属于自己的上网时间,这个猜想让李江慌乱不安。

和李江一样,很多人在现实人际交往遇到了烦恼,他们开始尝试在网络中寻求安慰,在网络中能够乐而忘忧,让他们对网络产生依恋感,对网络的依恋又使他们在社交方面产生障碍,拒绝与他人交往,周而复始,他们的所有兴趣点都只集中在网络上了。

上锁的感情

案发当天,李江起床后就一直在玩电脑游戏。姑姑看李江沉迷游戏就忍不住对他进行教育。两人因此发生了激烈地争吵,姑姑试图关掉他的电脑并拉他去上班。但姑姑关电脑的举动彻底激怒了李江,他的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姑姑死了我就可以不去工厂,继续玩电脑了”。他用手掐住了姑姑的脖子,并将她推倒在地,最终用一根电热水袋的充电线勒死了姑姑。

专家分析,当一个人长时间沉迷网络的时候,我们大脑皮层的神经元,会出现一个高度的上网兴奋点。这个兴奋点一旦被打断,将会出现一个强烈的阶段反应症状,也就是发怒狂躁。当人极度愤怒的时候,大脑皮层会因为高度兴奋而抑制了人在其他方面的认知,导致人的认知变得狭窄。在本案中,李江偏激的想法就是他出现认知狭隘的结果。

不可思议的是李江在杀了人之后,并没有立刻逃跑,而是仔细打扫了现场,然后继续停留在现场打游戏,甚至在打完游戏之后,还把一个朋友叫来过夜。第二天,他拿走了姑姑身上的手机和现金,变卖了家里的二手家电,然后去网吧消费一空。

广东省韶关市浈江警方接到受害人李静家人的报案。十几个小时后的深夜,警方在一个网吧里发现了正在打游戏的李江。对自己杀人的事实,李江表现的异常冷静甚至是冷漠,不仅承认了杀害姑姑的事实,还详细描述了犯罪经过。相比姑姑死亡的事实,他更关心的是电脑里正在进行的游戏会不会因为中止而扣分。

据专家分析,李江可能患上了情感冷漠症。父爱、母爱的长期缺失和网络成瘾使李江情感冷漠,缺乏一种正常的情感反应,对人失去了兴趣、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