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生活

显示 收起

诺奖得主罗默 创新人才越多经济增长越快

2018年10月8日,诺别尔经济学奖揭晓,诺奖得主罗默的主要贡献是“内生增长理论”(TheEndogenousGrowthTheory)。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受内生而非外生因素的驱动;对人力资本、创新和知识的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创新人才越多经济增长越快。

诺奖

诺奖得主罗默

罗默的模型可以简单通俗地表述如下:部分人从事科学研究和创新,并把成果有偿转让给企业,企业将其商业化后获取利润。创新和人口数量成正比,因为人口越多,研发成果能惠及的消费者更多,创新的利润动力就越大;从事创新的人就越多,经济增长就越快。有关人口和创新的关系可以参考我们的新书《人口创新力》。

在此之前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把储蓄率和技术进步当成外生变量,也就是说这些理论本身并不解释这些变量,而是假设这些变量外在给定的条件下来研究经济增长。在更早之前的1798年,针对人口与资源、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英国人马尔萨斯认为,由于食物供应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战争、瘟疫、饥荒将伴随人类。马尔萨斯理论的典型特征,就是假定资源和技术水平是恒定的,从而得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对立的结论。在罗默的模型中,人口成了经济增长的优势,这个结论与马尔萨斯理论正好相反。

在1970年代,发展中国家人口快速增长。在此背景下,人口过剩思潮在西方社会兴起,而能源危机对该思潮的传播更是推波助澜。但是到1990年代末期,有关人口过剩的各种悲观的预测全部落空,以及生育率在全球不断下降,人口控制思潮在中国以外的社会舆论上全面没落。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加深了人们对技术创新,人口与经济发展的认识,罗默成为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两个获得者之一,正是国际学术界对其在内生经济理论的卓越贡献的正式认可。

对中国的启示

从创新到经济效益的转换过程中,必须保障科学家和企业家在知识和资本方面的产权,使得他们有创新和创业的利润动机。内生增长模型中有几个假设条件,其中之一是知识可以产权化,从而可以使足够的人从事科研创新。还有,科学家研发出来的科技成果要转化生产力,离不开企业家的努力。所以模型的关键前提之一,是企业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

罗默模型很好地捕捉了创新的人口规模效应。规模效应在经济生活中到处可见。造第一辆汽车与造第一百万辆汽车相比,肯定是后者的成本要低得多。在典型的服务行业中,在一个大城市中提供诸如银行、邮政、电信等服务的单位成本,也远比在一个小村庄提供类似服务的单位成本要低得多。市场规模越大,不仅生产和服务成本会越低,而且创新研发的成本也越低,比如研发成本分摊到每一辆车的份额就越低。

由此,罗默模型很好地解释了中国过去几十年经济起飞的原因,尤其是特别有利的人口因素。改革开放之前,中国虽然人口多,但是缺乏企业家的创新激励,人口反而成了负担,但是一旦罗默模型中的市场经济的条件形成后,中国经济的人口规模优势就爆发出来了。

以1978年的改革开放为起点,中国一旦打开了面向世界的大门,其巨大的市场就迅速吸引了大批外国投资。同时,大量高学历的劳动力能够迅速吸收先进技术,提高生产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大批中国企业家创立了成功的本土企业,现在已经有能力,不仅在国内市场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与跨国企业展开竞争。

人口规模优势在信息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文化创意等新兴领域更加突显,因为这些行业的研发投入巨大,边际成本却很低。人口大国往往能够利用其市场规模进行巨额投入,率先产业化,然后复制到其他国家。而且,大国的庞大人才资源,也更能聚集产生出产业和科技创新的集群。例如,华为已经成为优秀的跨国公司;深圳则成为全球高科技的制造业集聚地。

过去,发达国家中人口最多的美国就是依靠这类优势,产生了大量的跨国公司。中国现在人口虽然还是世界第一,但是比起能够吸引全球人才的美国并不占多大的优势,而且中国现在的生育率非常低,只有1.3左右,如此之低的生育率意味着每代人就要减少40%,人口形势非常严峻。所以中国必须尽快推出鼓励生育的政策,才能保持这种优势。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