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存62年兑20元 老太砸银行觉得太不合理(2)
“银行该兑我多少,这上面定了的,如何存款,如何取款,就按照这个来。”徐老太说,银行只愿意兑给她50元,她觉得不合理。
银行工作人员解释,徐老太的这张存单是真实有效的,也已经交由支行办理。不过,1953年的人民币是第一套人民币,最大面额为5万元。1955年,第二套人民币发行,和第一套人民币的折合比率达万倍。也就是说,徐奶奶持有的5万元存单,相当于后来的5元人民币。但当时的银行利息非常低,一年期大约只有一两厘的利息。经银行核算,徐奶奶的存单连本带利就只能兑换20多元。银行表示让徐老太支取50元,但徐老太不同意。
考虑到徐老太年纪较大,派出所民警试图联系老人的家人,可老人始终拒绝说出自己的家庭信息。因此派出所民警难以找到老人的家人和住址。民警多次劝解,老人却迟迟不愿离开。
云南社会学者赵立介绍,上世纪50年代初,通货膨胀很厉害,国家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面值也很大,最大面值为5万元。1953年,在昆明,5万元可以买到2只鸡或是20公斤大米。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100多元钱。1955年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最大面值为100元,按后来的折合比率来算,1953年的5万元,相当于后来的5元。“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5元的购买力也是很强的。”
1953年的5万元存到现在为什么只能兑换20多元?针对徐老太的情况,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协会秘书长赵良介绍:“银行应是根据相关的方程式来计算,而不是根据5万元的购买力来计算。”
一名在银行工作的职员介绍,从1953年起,60多年间,银行存款的利率和货币的价值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因此,计算起来比较复杂。“银行是经过相应计算的,具体的我也计算不来。”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