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航伸腿费再度踢爆舆论 付费选座收得合情合理吗?(3)
反对理由更加充分
相比而言,反对开征“伸腿费”的理由似乎更充分一些。
首先,“伸腿费”虽然是国际惯例,但既然是额外收费就应该给予额外的服务。比如亚航额外收费的座位是特别开辟为低噪声、少干扰的“安静区”,专门为12周岁以上需要休息的旅客提供。一分钱一分货,乘客花了更多的钱,就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但国内航空公司在收取“伸腿费”的时候,并没有对机舱设置和座位环境进行特殊的改动。换句话说,航空公司开征“伸腿费”的背后并没有支付额外的成本,也没有提供额外的服务,只不过是把以往就应该免费供应的服务贴上了价标,难免就会给人坐地起价、无中生有的感觉。
其次,如果航空公司对部分原本乘坐感受就比较舒适的座位开征“伸腿费”,那是不是也应该对那些乘坐感受不太舒适的座位进行降价或者提供额外的服务补偿呢?因为从逻辑上说,既然好座位可以涨价,那差座位自然也可以降价?既然选经济舱前排的座位要加价,那如果乘客愿意选经济舱最后一排的座位,是不是可以给折扣价呢?
第三,最初开征“伸腿费”的主要是那些远距离的国际航班,因为通过市场调研,航空公司发现在10余个小时的飞行过程中,座椅的舒适度和空间对乘客的乘坐感受有非常大的影响,部分乘客对空间较大的特殊座位有实实在在的需求,并且愿意为此支付费用。然而国内航空往往只有1~3个小时,实际上乘客对空间较大的特殊座位的需求并不那么强烈。如果说国际航班开征“伸腿费”勉强还能说得通,那么国内航班也照葫芦画瓢开征“伸腿费”,就很难让人信服了。
第四,与国际航线不同,目前国内航线并非处于充分竞争的市场。
在国际航线上,除了国内各大航空公司,还有许多服务优质、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国际航空公司会和你同台竞争,消费者有较多的选择余地。而国内航线上,除了京沪、京广等少数热门航线会出现多家航空公司激烈竞争的局面,许多二三线城市起降的航线,往往只有一家航空公司垄断经营。消费者就算对你的服务和收费感到不满,也很难用脚投票。
尤其随着国人出行需求日益增长,航空服务日趋大众化,飞机作为公共交通工具的一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普通消费者所接受。尽管航空公司作为企业,也要追逐利润,但民航服务仍然具有公共服务的性质。所以在开征“伸腿费”的问题上,航空公司就更应该充分考虑消费者意见和市场接受程度,而不能闭门造车,想收就收。
第五,“国际惯例”不能简单套用在国内航空公司上,因为中国绝大部分航空公司是国有企业。
与春秋航空这样的民营航空不同,国航、南航、东航等航空公司均属于国企。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教授指出,从国企属性来说,无论是商业类国企还是公益类国企,都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不应该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应该追求利润合理化。尤其是在航空、电信等相对垄断的领域内,国企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其垄断地位应该相匹配,责任和实力应该成正比。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也认为,国企提供的公共服务,尤其是航空、电信、电力等垄断性较强的公共服务,收费标准不应该轻易浮动,也不应该贸然增加额外的收费项目。国企不能为了实现保值增值而把增加收入作为唯一目标,否则容易伤害国企的“信用资本”。
李锦表示,对于航班付费选座这样的收费项目是否推行,应该首先经过一定的听证、审批的流程,并符合发改委、工商物价等部门的相关规定,依法合规地进行和推广。
最后,对于传统航空公司而言,开征“伸腿费”如果操作不慎,有可能会自毁品牌。
如果收取“伸腿费”的只是经济舱中极少数的座位,比如第一排座位以及紧急出口侧的座位,那对于绝大多数乘客来说,依然有较多的选择权。但如果航空公司为了尽可能多地收费,而对经济舱中的大部分座位都额外收取选座费,就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选择权。虽然名义上选座费是可选服务,但实际上就是变相涨价。比如国航现在在多条国际航班上就把经济舱靠前的20排座位都视为“心仪座位”而额外征收选座费。那今后有没有可能靠前的40排座位都强行设定为“心仪座位”呢?那这和涨价又有什么区别呢?
更糟糕的情况是,航空公司可能会为了制造需求,而故意增加经济舱的座位,让大部分经济舱座位空间变得更小,乘坐感受更糟糕,从而倒逼更多的乘客不得不为“伸腿费”买单。当大多数乘客都觉得座位拥挤憋屈,而无奈额外掏钱支付“伸腿费”,才能坐上相对舒适、宽敞的座位,那就说明航运服务质量本身不过关,有违航运合同法定义务,是对乘客的违约。如此一来,乘客满意度必然大幅下降,航空公司的口碑和声誉也会直线下降,到最后,航空公司很有可能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