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有什么风险? 盘点银行理财的五大风险
进入负利率时代,银行存款逐渐被银行理财所替代,而银行理财说好的保本保息最后血本无归的案例并不少见,所以银行理财靠谱吗?很多消费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印象就是“风险低,收益高”,认为在银行买理财,是再安全不过的事情了。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那银行理财风险大吗,银行理财有什么风险呢?
银行理财有什么风险?
大家都知道银行理财只是风险小并非没有风险,那银行理财有什么风险呢?下面小编给大家盘点银行理财的五大风险:
银行理财风险一:预期收益代替实际收益。
用户选择银行理财产品当然是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因此,高收益也成为了银行宣传理财产品,吸引用户眼球的一个撒手锏。为了吸引客户,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往往会刻意夸大收益,不少工作人员在给客户讲解时,也会口头保证预期收益。银行会在宣传中强调此前发行的同类理财产品均达到预期收益,令客户对收益产生满意的心理预期,把预期收益当作是实际收益。而实际情况是,有很多结构型理财产品都没有达到预期收益,有的甚至本金都亏损。
银行理财风险二:偷梁换柱,理财产品变身保险。
据统计,有30%的用户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被误导,把保险当成了理财产品。不少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会在银行内推销保险产品,而且银行的工作人员也会给用户推销其代售的保险产品,用户在银行内很容易被“忽悠”,稀里糊涂的就买了保险。
银行理财风险三:延长募集期,导致收益缩水。
理财产品在发售时都会有募集期,时间从两三天到半个月不等。在募集期这一段时间里,用户的资金是没有收益的,最多也只是按照活期利率进行计息。对于理财产品来说,募集期越长,实际收益率越低。这在一些短期理财产品上体现得非常明显。例如某一款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6%,时间为30天,募集期为5天,如果用户在募集期的第一天就已经购买该产品,那么最后的实际收益率为6%×30÷35=5.14%,明显低于6%的预期收益率。
银行理财风险四:“霸王条款”赚取超额收益。
在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有些条款明显偏向银行。如,某些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会规定“超过预期年化收益率的最高部分,将作为银行投资管理费用”。也就是说,如果某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8%,但最后的实际收益率为10%,那么多出的2%就归银行所有。
银行理财风险五:避重就轻,信息披露不完整。
银行工作人员在推销理财产品时,往往只强调收益,刻意淡化风险。产品说明中关于风险的表述有大量专业术语,普通用户很难看懂。不披露或者选择性披露信息,产品信息不完整、资金投资用途不明、收费项目不明、信息更新不及时等是很多理财说明书存在的问题。
以上就是银行理财有什么风险的内容介绍,消费者在投资前务必要看清事实,保持理性,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