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义利率什么意思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区别是什么
利率,是借款、存入或借入金额(称为本金总额)中每个期间到期的利息金额与票面价值的比率。借出或借入金额的总利息取决于本金总额、利率、复利频率、借出、存入或借入的时间长度。那么,名义利率什么意思,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区别什么呢?
名义利率什么意思?
名义利率什么意思呢?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即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
例如,小编在银行存入100元的一年期存款,一年到期时获得5元利息,利率则为5%,这个利率就是名义利率。名义利率和名义汇率相互影响,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影响尤为显著。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区别是什么?
1、实际利率。实际利率的含义是什么,这种利率如何进行调整以适应它在市场经济中的平衡水平?经济学家欧文·费希尔对实际利率下的定义是,它只是对货物比对未来同样的货物多支付的百分率溢价。
费希尔的概念的要点是:(1)肯定而得到保证的支付,(2)肯定而得到保证的偿还,(3)肯定的日期。如果采用这个概念,也可以把实际利率看作是按被放弃的未来消费计算的现时消费的有关费用。
2、名义利率。名义利率是以在借款期间获得或支付利息的数额计算的利息。假设一个家庭把1000元存进银行一年,并获得100元的利息;在年底其结余是1100元,而名义利率则是每年10%。
实际利率计算了所获得利息的购买力,是把名义利率以通胀率作调节。如果该年的通胀率是10%,在年底户口里的1100元,只能与一年前的1000元购买相同数量的货品,因此其实际利率是0%。根据费雪方程式,在存款期间的实际利率是:ir=in-p,p=该段期间的实际通货膨胀率。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