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个税优惠来了 以后会给你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财政部网站4月12日显示,财政部、证监会等部门发布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自2018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实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
所谓个人所得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是指政府对个人收入中用于购买商业补充养老保险金的部分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而其应缴的个人所得税延迟至领取保险金时缴纳。税延型养老保险究竟有哪些好处,谁是真正的受益者呢?
对个人的影响:减轻税收负担
税延型养老保险实施后,投保人可以在税前列支保费,等到将来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样可略微降低个人的税务负担。如果再扣除通胀因素,税收负担就更轻了。同时,它还能帮助投保人进行养老规划、理财规划,从而大大提高将来的养老质量。
举例说明:一名30岁的工薪族,其扣除三险一金等税前列支项目后工资为20000元,如则按照6%和1000元,哪个低算哪个计算,可以有1000元是免税的,据其收入所对应的25%最高税率来计算,税延政策使他延后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每月250元,一年即为3000元,假设是这样免税了30年,30年合计免税9万元。
30年后该人达到退休年龄,从个人账户支取商业养老金,根据30年后起征点及税率进行缴税,由于退休后的收入通常不会高于工作时的收入,因此退休后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通常较低,再扣除通胀因素,税收负担将会变轻。
对社会的影响:弥补国家养老金缺口
税延型养老保险的试点及发展,必将对弥补养老资金缺口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不仅将促进保险公司收益增加,上缴的营业税和所得税大比例增长,同时还能弥补财政个税减少的部分。
从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即建立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第二支柱)+商业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相结合的养老保险体系。经过多年改革,目前养老保障体系仍以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发展缓慢,商业养老保险仍处于探索阶段。截至2016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存4.4万亿元,企业年金累计结存1.1万亿元,三大支柱规模比例显著失衡。
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允许居民用保费抵扣当年个税,并将在退休后领取养老金时再缴纳个税,由于退休后收入通常大幅低于退休前收入,该政策通过降低个人边际应税收入,减轻了居民实际税收负担,有望释放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从而长期降低居民对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依赖。
增厚保险行业利润
税延型养老保险获批,意味着政策导向对保险业发展的扶持,将很大程度上吸引投资者的眼球,增加投资者对保险相关行业的信心,从而促进广大民间投资向保险业投入。另外,投保商业养老保险的人也会不断增多,保险公司的业务量和营业额将获得大幅增长。
根据《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7)》调查显示,将近八成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参加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中高收入群体参与意愿较高。九成以上调查对象愿意为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缴费额度在每月1000元以下。
根据目前试点范围以及递延税款计算,假设目前3000万纳税人口(财政科学研究所前所长贾康曾于2015年表示个税纳税人口约为2800万人)中的60%将购买,每月新增保费1000元,预计每年将带来2000亿元左右的超长久期增量保费,是保险行业的重磅催化剂。未来保险公司资产规模或将大幅提升,十年后保险业累计新增资产规模有望达到目前保险业资产规模的20%(2017年末保险行业总资产为167489.37亿元)。
商业养老保险将迈入历史机遇期
2017年以来,随着监管加强,寿险市场集中度显著提升,上市寿险公司的竞争优势强化。2017年,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合计实现保费收入约1.51万亿元,市场份额为41.22%,较2016年提升了近一个百分点,结束了2012年以来的快速下行趋势。
在大型保险公司的业绩驱动下,2017年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6039.55亿元,同比增长20.04%,其中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1455.57亿元,同比增长23.01%;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4389.46亿元,同比增长8.58%;意外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901.32亿元,同比增长20.19%。寿险的保障型业务已进入历史机遇期,增长空间巨大。
海通证券认为,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渐行渐近,寿险需求将进一步释放。保险公司经营显著受益于利率上行,投资收益提升,利差预期改善。长期保障型产品增长迅速,死差提升。2018年利润将大幅增长,估值仍处低位,建议增配并坚定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