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笔工资下月到账 部分地区高温津贴标准已上调
随着天气逐渐变热,很多地方都开始发放高温补贴了,有消息称,这笔工资下月到账收入又增加,有地区连发7个月。那么今年的高温补贴标准是多少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炎炎夏日,高温来势汹汹。据了解,夏季以来,我国多个地区气温都超过了35℃,甚至个别地区气温或将升至四十多度。可是在户外,马路上值守的环卫工人、工地上辛苦劳作的建筑工人、还有顶着烈日奔波的快递员等人群仍在挥汗如雨地坚持工作。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当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时,用人单位应当向在烈日下继续工作的劳动者支付高温补贴。那么,全国各地高温补贴发放标准是怎样的呢?
今年首轮高温天气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江苏、江西、杭州等地突破35℃。好消息是,从下个月起,很多地区都将持续为职工发放一笔高温津贴。今年,有地区高温津贴标准已经上调。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包括35℃)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不包括33℃)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只要用人单位安排了高温作业,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单位的劳动者都可依法享受高温津贴。由于全国气候条件的差异,各省份规定的高温津贴发放时间有所区别,例如海南省的发放时间为4月至10月,长达7个月。此外,各地津贴标准也不尽相同。今年,江苏省高温津贴标准就从原来的每月200元调整到每月300元。
此外,高温天还有很多福利。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用人单位应当对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调整作业岗位。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用人单位应当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用人单位应当在高温工作环境设立休息场所。休息场所应当设有座椅,保持通风良好或者配有空调等防暑降温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