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理财

显示 收起

新一轮理财资金搬家开始 投资者该如可选择

现在市场上理财产品种类繁多,风险收益各不一致,投资者选择时常会犯难。近年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等各种政策层出不穷,似乎可选择的理财产品越来越多。

理财资金搬家开始

大额存单、结构化存款等都是近两年映入投资者眼帘的“新品种”,但同时每每买入理财产品之前,都会被反复告知一句话——理财非存款,投资有风险。今天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就帮那些一头雾水的投资人,梳理一下身边主流的理财产品该怎么选。

中短期理财产品琳琅满目

三个月以内的品种以公募基金为主,其中,主要是货币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可以分为有封闭期的短期理财型基金与没有封闭期的传统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这里主要涉及到短期纯债型基金和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按合同规定可投标的债券的久期是否限制进行分类。

其中,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投资范围比较广,没有久期限制外加可以投资可转债,所以收益风险分化比较大,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需要按照推荐做出选择。所以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抉择的重点在货币型基金与短期纯债型基金之间,后文会对其进行详细比对。

三个月以上的产品中,根据起投金额和业绩比较基准,投资者在实际投资时可以根据实际投资额选择对应类别的产品。这几个类别收益比较清晰,风险基于银行信用和券商信用,比较可控,投资者不难做出选择。

首选短期纯债型基金

1、回撤可控,收益较高。表观上,短期纯债型基金与货币型基金最大的区别是,货币型基金采用摊余成本法计价,可以做到几乎没有回撤,但实际上,短债型基金的回撤也比较小,17年以来,最大回撤0.49%,月频来看,短债型基金能达到90%的概率收益为正。

实际上,短债型基金与货币型基金的区别是在于投资范围上,货币型基金可投的券种期限都在1年以内,并且平均剩余期限不超过120天,信用债AAA以下不能超过10%,而短债型基金相对可投范围更大,券种方面1年以内或者3年以内,并且投资信用债的等级没有严格要求。

因此,短债型基金在久期和信用两个维度上可以有比货币型基金更大的风险暴露,也就是说,在不踩雷和出现债券市场大熊市的前提下,短债型基金的收益往往能高出货币型基金不少。

从目前时间节点来看,货币型基金过去一年平均收益有3.92%,而短债型基金可以达到4.70%,即便相较于封闭期更长的理财产品,收益上也具备一定优势。

2、规模增长,后市可期,截止到去年底,短债基金这个分类下一共只有9只基金,而今年以来,新成立了12只短期纯债型基金。并且短债型基金的规模增长迅速,今年年中较去年年底翻了3倍。

2017以来短债型基金规模,短债型基金规模的快速增长并非没有原因的,今年以来,年内央行4次降准,短端资金面利率持续下行,导致货币基金收益率年内也是一直下滑,目前货币基金收益率中位数已经在3%以下,并且,如果短期内货币政策没有收紧的趋势,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将在一段时间内停留在较低位置。

这时候,一个能增厚收益,并且部分代替货币基金功能的短期理财工具就显得很重要了。短债型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4.32%(年化5.47%),在现在这个时间点,短债型基金就可以成为短期理财工具的良好选择。

3、理财净值化后的资金搬家,70年代,货币基金最早产生于美国。08年,货币基金规模达到2.29万亿美元,首次超过储蓄存款总规模。但随着08年次贷危机爆发,雷曼兄弟破产触发了货币基金的赎回潮。与此同时银行机构因不良贷款压力和高杠杆率而现金不足,无法满足市场上商业票据抛售要求,需求过低致使商票市场陷入停滞,短融市场几乎瘫痪。货币基金本应是安全性及流动性最高的资产,但在08年却使整个金融系统陷入了危机。

为避免08年事件再次发生,美国证监会着手制定新规,2016年10月14日新规法案生效,规定对机构优质基金(Prime)不再使用摊余成本法而改用浮动计价法计算净值,同时对赎回设限。

随着新规落地,货基规模发展渐平稳,稳定在2.9万亿美元左右。14年以前,美国优质基金占货基总量的比重稳定在55%,政府基金占比稳定在35%。但新规落地后,优质基金的存量资金大量转移到政府基金中,截止17年7月,优质基金占比仅有21%,对应政府基金的占比则大幅攀升至74%。

美国货币型基金规模

我国货币基金市场自13-14年以来高速发展,规模迅速增长,但是随着监管政策越发趋严以及货基限购越来越紧,日后可能也会同美国市场一样,进入发展平缓阶段。

大资管新规引导下,2018年银行理财将不同程度落地转型,在产品端首先是净值化转型。这意味着未来我们投资者势必要逐渐适应打破刚兑、浮动收益的产品,而我们要选择的自然是波动相对较小、策略胜率和收益相对有吸引力的产品。

既然理财产品净值化未来是不可逆转的大方向,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货币基金在投资范围、估值方法、申赎便利、投资收益率等方面都可能较之前面临更多挑战,投资者们对于中短期理财产品的需求却仍会越来越大,理财净值化后的资金搬家或将再现。

上一轮明显的资金搬家是从传统银行理财转向更灵活的互联网宝宝类产品,这一轮最终的赢家会是短债基金?还是转型后的净值型银行理财?目前自然尚无定论,但短期银行理财的转型还需时日,而往后同类的中短期理财产品中,短期纯债型基金凭借其投资范围的灵活、风险收益定位的清晰,在吸引力层面,大概率能继续战胜货币基金。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并自行承担投资基金的风险。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