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投资分析

显示 收起

险资公募赴港大买价值股 港股通可用额度不足500亿

在5、6月份资金南下洪峰过后,港股通出现获利回吐,但7月份港股通净流入额仍近百亿港元。接受记者采访的深港两地券商认为,这一流入趋势有望持续。与往年流入资金多来自散户、私募基金不同的是,本次流入港股的资金有相当部分来自于内地保险资金和公募基金,买入对象主要是高分红的价值股。

险资公募赴港买价值股

香港交易所数据显示,5、6月份通过港股通流入港股的资金,分别激增至268亿港元、440亿港元,而4月的净流入量仅20亿港元。7月份,港股通净流入额较前两个月有所下降,但仍达近百亿港元,显示买盘力度仍大于卖盘,有内地资金在源源不断地买入港股。

而根据港交所公布的月度数据,7月份,港股通渠道成交最活跃的前5只股票分别为建设银行H股、汇丰控股、腾讯控股、工商银行H股及中信银行H股,而净买入额排第一位的则是汇丰控股,7月份累计净流入资金33.31亿港元;建设银行H股排第二位,7月净流入资金28.14亿港元;中信银行H股净流入额居第三位,为5.55亿港元。

在5、6月份,南下资金买得最多的则是建设银行H股,两个月累计净流入资金152.70亿港元;紧随其后的汇丰控股5、6月份累计净流入107.46亿港元;工商银行H股5、6月份累计净流入59.52亿港元;腾讯控股在5、6月份也净流入资金20.53亿港元。

瑞银证券H股策略分析师陆文杰指出,从交易数据看,近期南下资金主要买入的对象是高分红的价值股,由于有的内地投资者对高分红股不会持有太长时间,所以最近港股通出现明显的获利了结态势,净流入额有所下降。

陆文杰进一步指出,6月中下旬资金流入额大幅放量,显示保险机构、公募基金等内地机构投资者也在入场。事实上,近几个月的资金南下和去年4、5月份港股通火爆不太一样,去年流入的资金大多来自散户和私募基金,他们通常追求比较快的回报,所以“买入”持续的时间很短;今年则看到很多买单来自保险公司、公募基金,他们的投资一般比较有持续性,而且集中在高分红、估值比较低、价值比较明显的股票上。

另外,据了解,内地机构投资者都有配置港股的意愿,但由于港股本身的赚钱效应还不强,所以“大举买入港股”的迹象并不明显。

早在2015年4月份,证监会就已放行公募基金投资港股,同时保监会也放行了内地险资投资香港创业板。但是,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内地机构投资者动作并不大。对于今年突然出现大量内地机构买港股,受访外资机构解读是:一方面是为了追求人民币本币更高收益;另一方面,当前内地货币较宽松,大机构手上资金充裕,但信用风险上升、“资产荒”现象同时凸显,内地机构投资者自然把目光投向了估值相对处于洼地的港股市场。

进入8月,港股通资金流向出现反复,但整体上仍呈现净买入状态,港股通额度也进一步减少。截至8月8日收盘,港股通总余额为486亿元人民币,已使用80.56%。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大机构逐步进场以及深港通临近,消化掉获利盘后,资金南下流入港股的趋势还将延续。

而受内地资金持续涌入等因素推动,最近一个多月来,港股持续反弹。截至8月8日,恒生指数的市盈率已经回升到11.16倍附近,国企指数当前的市盈率则为7.31倍,仍显著低于内地A股市场。此外,即便从全球主要市场的估值水平来看,港股也远远低于其他市场。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