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投资分析

显示 收起

李小加:未来互联互通后 为国民资产配置多元化做贡献(2)

日报:深港通在沪港通的基础上,会给两地的市场带来哪一些变化?

李小加:如果从北上的角度来看,最大的变化是原来只能投沪股通,现在可以投深股通,多了将近800个股票标的。如果是从南下的角度,港股变化不是特别大,但是从深圳南下的这趟列车,又能投100多个新的港股,另一个大的变化,就是总额度的取消。

有的变化暂时还需要观望,目前投资者门槛还没有动,因为觉得,深港通这种新兴事物,对于投资者的准入应该有一定限制,应该有一个基础的门槛,让比较专业的投资者先尝试,等投资者们变得更加成熟以后,再来改变也不迟。

日报:深港通之后,互联互通以后,您的工作是什么?

李小加:沪港通、深港通都开通以后,会越来越关心大家过桥的目的。对于国际投资者来说,以前没有桥的时候,只能坐轮渡用QFII去投A股,今天可以在大桥上很自由地来回投A股,A股市场那么大,将来逐渐把标的越来越扩大就可以了。

南下的内地投资者来香港投港股,我们要慢慢开始关心,港股现在持续力有多大,随着内地中产阶层越来越多,他们需要资产的合理配置,尤其是国际化配置,一定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那意味着,你有多少货,人家就有可能配置更多。

今天香港的资本市场虽然也是国际市场,但这个市场里面60%的货,还基本都是内地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尽管这些公司经过了国际化的检验,但总的来说,都是内地的公司,所以长远来看,内地这么多钱,那么多人口,就这点货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

今后,越来越多考虑的问题是,在香港的市场里面,货架上能不能加上越来越多世界上的货,让内地老百姓坐在家里就可以投世界,按照内地投资者的交易习惯,通过内地的交易中介机构下单,通过上交所、深交所投资在香港,让这些货架上越来越多国际股票。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来香港,所以我们能不能设计很多像ETF这样的产品,比如把美国科技股、拉丁美洲的矿业、德国的制造业拿过来,不断增加这样的产品。因为有的投资者不投特定的公司,就投某个特定行业,ETF就可以把特殊的行业,弄成指数交易基金,让老百姓可以买这种产品。充实了香港的货架,才能真正实现国民财富多元化配置。

日报:从历史、宏观的角度,您希望互联互通这个大的计划,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很多年以后,那时候内地金融市场可能已经完全开放了,您希望后人是怎么评价互联互通这个计划的?

李小加:有的人经常说,一旦中国资本市场完全开放了,是不是就没人用沪港通、深港通了?我认为,沪港通和深港通有很长期的生命力,任何一个中国的投资者去投资世界,都可以分为三种人,研究生、大学生和中学生。

研究生是本身已经很懂投资,在外面会讲英语德语,早早就愿意把钱拿出去直接投资了,比如在美国买房地产什么的,这批人都不是我们沪港通、深港通的目标。中学生也不是我们的目标,中小投资者A股的事儿还没搞明白呢,根本没兴趣投资国外。

大学生是什么呢?是资产负债表已经比较大了,但是还没有大到天天往外跑,他还是很想有投资国外的机会,尤其是坐在家里投国外的机会,我们沪港通、深港通就是给大学生预备的。这些大学生,随着自己的发展,越来越能干,越来越有本事,可能就大学毕业到研究生阶段了,不再用沪港通了。

可是中学生也可能毕业了,进入大学阶段,他们也想投国外,但不敢出去,所以沪港通和深港通就是永远给大学生做的。大学生离开了,还有新的中学生毕业,进入大学,所以沪港通、深港通可能20年以后还会存在。

长期来看,从大的方向来说,这些桥建好了以后,再找出机会让中国实现一个比较大的转换,让世界和中国都可以互相投,可能彼此投的东西不一样。比如中国以前是很多市场的债权国,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希望,别人成为我们的债权国,因为只有别人愿意持有我们的债权了,我们才可以让人民币更加国际化,让国外投资者更在意中国的发展,从而把钱借给我们,让我们做负债方,不能让我们天天成为美国的负债方,我们也可以反过来。

同时,中国老百姓这么多钱,不能光投楼市股市,还要投世界,让资产更多元化、国际化,这就是互换的趋势,也会逐渐让国际金融格局的改变成为可能。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