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公司研究

显示 收起

债转股项目签约加速落地 市场参与者持续扩容

市场化债转股项目签约持续落地,市场参与者也持续扩容。据记者最新统计,截至4月17日,商业银行已经宣布的债转股签约项目遍布十余个行业、十余个省份,签约规模超过50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继最早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尝试的五大国有银行之后,股份制银行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也开始布局债转股业务。

债转股签约加速落地

不过,目前真正实施的债转股项目金额仅为400多亿元。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伴随着更多市场主体的参与,以及银行系资产管理公司的真正落地,债转股项目的实际落地速度将加快。

去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随后,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相继宣布了多个债转股签约项目,签约对象多为央企和地方国企,企业多分布在煤炭、钢铁等能源行业,以及山西、山东、河南等省份。债转股的实施方式多设定为由银行牵头吸纳社会资本,成立主题基金,未来用基金募集资金来投资企业资产,置换债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五大行这样的“排头兵”之后,目前,已经有更多的市场主体先后入场布局债转股业务。今年年初,中国长城资产与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资产重组合作协议,这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重点参与的首个市场化债转股项目。

据了解,中国铁物债务规模大、债务构成复杂、债权人众多以及私募债尚无重组先例,经协商,按照“同债同权”原则,最终双方达成“本金安全+部分还债+留债展期+利率优惠+转股选择权”的一揽子债务重组方案。今年4月,兴业银行与鞍钢集团签署债转股基金合作框架协议,这是股份制银行宣布的首个债转股签约项目。根据协议,双方达成100亿元债转股基金合作意向,首期共募集资金50亿元,期限10年。有媒体报道,招行、浦发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目前也在积极筹备债转股项目的落地。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债转股的核心能力实际上在于转股之后对股权的管理和退出,银行从事债转股的核心竞争力则在于银行有没有一个综合化的经营平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少股份制银行与五大国有银行一样,都具有综合化经营的能力,甚至有些股份制银行牌照更全,在这方面更具优势。

不过,与逾5000亿元的签约规模相比,目前真正实施的债转股规模并不大,大约仅为签约规模的十分之一。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冯俏彬表示,此次债转股是以市场化和法治化为基本取向,换句话说,它主要依靠相关主体之间通过自愿协商达成协议的方式来推进,各主体都有自身的利益考量,达成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也需要一定时间。“落地金额不大不是一个大问题,如果采用行政手段推进,可能速度快了,但一定会留下后遗症。”她说。

曾刚也表示,签约和真正落地的差异性,也正是债转股市场化特征的一个体现,市场要正视这样的差异性。他还说,待银行系资管子公司真正落地后,签约落地率会迅速上升。

随着债转股规模的扩大,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全部表示,将设立资管子公司专门经营债转股业务。目前,这些银行系的资管公司仍待监管部门正式审批通过。此前,农行行长赵欢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农银资产已报监管部门审批,期待尽快获得批准,新公司成立后将承接债转股相关工作。他透露,农行目前有20多个债转股项目正在洽谈中,2017年债转股工作将取得实质性进展。他同时表示,正在推进的农银资产要进行市场化的运作,在本行资产之外,未来也会收购市场上其他不良资产。

曾刚表示,未成立资管公司之前,银行基本上采取用其信托子公司平台来做债转股业务的方式,这样一来,银行债转股就只能局限于正常贷款或者说关注类贷款,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债转股资产范围和银行参与债转股业务的积极性。成立了资管公司后,债转股的潜在空间会变大,未来银行有可能不仅能做正常贷款的债转股,也可以做不良贷款的债转股。当然,这要取决于监管对于资管子公司业务范围的要求。

曾刚说,银行系资管公司发展空间比较大。一方面源于银行债转股实施的需要,另一方面源于整个银行体系不良资产处置的需求。“除四大资管公司以外,虽然多个省份也设立了地方资管公司,但是这些公司规模偏小,且处置能力有限。整体来看,目前资管公司的规模与整个银行万亿级的不良资产处置需求相比,可谓杯水车薪。”他表示,目前关于银行系资管公司的更多监管要求还未出台,不过,仅从现在看来,银行系资管公司具备一些独有的优势,银行庞大的资金、银行现有的客户、银行现有网点都可以在支持银行系资管公司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