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公司研究

显示 收起

通道业务“全面叫停”? 一刀切不符合“宏观审慎”(2)

难以轻言“全面叫停”

在判断官方态度的同时亦须看到,当前庞大、复杂的影子银行生态下,并不存在“全面叫停通道业务”的现实基础。

目前,证券基金类资管机构的通道业务尚以万亿计。以基金子公司为例,据基金业协会数据统计显示,在2016年底10.70万亿的基金子公司专户规模中,银行委托资金占比达6.42万亿元,而资产端投向银行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以收益权、股权为形式的债权投资占比就达37%,规模合计接近4万亿元。

而在行业集中度上,规模跻身行业前10名的均是银行系的基金子公司,这亦是如今资管行业“通道成就规模”的真实写照。

相比于去年开始接受净资本等风控管束的基金子公司相比,券商资管的通道业务则出现了进一步增长。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从最终投向来看,券商资管定向通道业务中,投向融资类业务规模合计超过6万亿元;其中投向委托贷款、信托贷款、资产收益权、票据类资产的规模分别达1.75万亿元、1.48万亿元、1.77万亿元和1.56万亿元。

记者认为,在存量规模达万亿之巨的状况下,一刀切的对通道业务进行“全面叫停”既不现实,也不符合“宏观审慎”的监管脉络。

由于万亿通道业务背后对应的是实体融资类项目,一旦通道业务被全面禁止,海量实体项目续贷、融资的客观需求将无法得到满足,进而可能衍生出新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退一步讲,即便券商资管、基金专户的通道需求可由信托公司承接,但按照信托业现有的净资本体量和增速,一方面信托业存量规模已达20万亿级,难以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存量;另一方面信托通道价格会出现明显提高,进而抬升实体经济在中间环节产生的融资成本,加重实体经济负担。

我们认为,虽然收缩规模、强化监管是当下资管业务的主基调,但本着宏观审慎,以及防范发生“处置金融风险的风险”的态度,监管者并不会针对通道业务采取“一刀切”的全面叫停措施,相反依法、全面、从严提升业务整体合规水平、强化管理机构的受托责任意识,循序渐进,有序化解通道业务风险才更符合监管者的惯性和“影子缩表”的内在逻辑。

证券资管业务生态扫描:去通道化大势下的转型之惑。对于目前是否要暂停通道业务,5月22日,深圳一家券商资管人士表示,“去通道”是过往监管思路的延续,目前对于新增通道业务,监管层保持“一事一议”的态度。多家券商资管人士表示,没有收到“暂停”的消息。

5月19日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在谈及“新沃基金专户业务风控缺失导致重大风险事件”时,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从事资管业务应坚持资管业务本源,谨慎勤勉履行管理人职责,不得从事让渡管理责任的所谓‘通道业务’。”

对于目前是否要暂停通道业务,5月22日,深圳一家券商资管人士表示,“去通道”是过往监管思路的延续,目前对于新增通道业务,监管层保持“一事一议”的态度。多家券商资管人士表示,没有收到“暂停”的消息。

“如何去通道,如何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再度成为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面临的转型话题;多名券商人士指出,整体投资环境欠佳、专业人员如投研团队配备不足等因素,使得“船大掉头难”。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