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 多家上市公司积极布局
服务机器人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五年后,给你送货的都是机器人。”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日前这样展望未来。物流要实现“无人化”,餐饮还会远吗?记者近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主管部门将通过制定标准规范、搭建标准平台等措施,引导餐饮机器人行业的发展。
工信部主管部门人士介绍说,餐饮服务机器人是服务机器人的一种,包括烹饪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等。我国人口众多,餐饮业繁荣,随着用工成本不断提高,餐饮业对机器人的需求将持续增长,餐饮服务机器人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数据显示,2015年餐饮行业的用工缺口在800万左右,2016年的餐饮用工缺口超过千万。基本上具有一定规模的餐饮企业,人员缺编都在4人以上。一线服务人员是缺口最大的岗位,基本上每家餐厅都在常年招聘服务员。用工荒已经成为餐饮业的最大难题。
在招人无望的情况下,企业开始寻求其他途径,比如机器人。上述人士认为:“近年来,餐饮服务机器人在国内已有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应用,但还处于市场发展期,国内技术储备薄弱,标准缺失,产品不稳定。”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机器人是沿着预先设置的轨道移动的。它只能在“跑道”上服务,无法做到“指到哪里去哪里”。机器人把菜端到桌旁后,也不能完成摆盘,只能由顾客自己动手完成。
曾参与餐厅机器人项目的西安文理学院副教授韦炜指出,目前餐厅机器人还无法实现服务员的所有功能,不具备自主服务能力,“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还存在技术门槛”。
餐饮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为什么如此缓慢?一位销售人员给出了答案:“在技术上,我国机器人制造企业完全可以提升智能化程度。但是现在餐厅机器人产量较低,高科技附加值的产品成本高,即便生产出来也是有价无市。”
因此,企业只能暂时放弃对性能的追求。但是低性能的产品如同鸡肋,导致餐饮机器人的市场更难被打开。
多家上市公司正在积极布局
针对市场的“痛点”,工信部将组织有关方面专家,研究制定餐饮服务应用机器人相关标准规范和检测认证条件,进一步规范行业秩序,保障产品质量。接下来,工信部还将会同有关部门和行业中介组织,搭建对接平台,积极引导和推动国内餐饮企业和机器人企业对接合作,了解需求,明确发展方向。同时,综合利用上述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机器人企业和餐饮企业共同研发产业化专用餐饮服务机器人产品,并选择条件成熟的区域开展示范应用。
同时,主管部门还将通过税收政策,引导餐饮企业引进使用机器人等高科技机械设备。据介绍,“2016年5月1日全面推行营改增试点后,餐饮行业改征增值税,其购进的机器人等固定资产以及购买的货物和服务所含的增值税,均可按规定进行抵扣。”
随着行业“痛点”被解决,餐饮机器人行业将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与此同时,物流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等其他服务机器人领域也在高速发展。
据工信部发布的报告称,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已进入迅速增长阶段,预计到2020年,服务机器人年销售额将超过300亿元。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则认为,服务型机器人比工业型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更大。未来几年,预计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增速为6%,服务型机器人的增速将高达17%。
目前,多家上市公司已经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进行了布局,未来将受益于行业的高增长。
例如,保千里通过拓展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领域研究,聚焦于服务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发,完善软件开发平台,攻克多项关键技术难题,现已成功开发多款智能机器人产品。
华丽家族子公司杭州南江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移动机器人(IAGV)是一款具有自主地图构建、自主定位以及自主移动能力等功能的机器人,公司正积极升级并研发IAGV相关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