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投资分析

显示 收起

上交所加强监管力度 刨根问底式信披监管两年侧记

2016年初,上交所在信息披露监管中,首次提出“刨根问底”式监管,至今已实践两年。“刨根问底”,本意是指认真盘究查问,弄清根底原由。

这个带有强烈主动探究意味的词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上交所公司监管的语境中,它浓缩了上交所信息披露监管转型的要义——把督促义务人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履行信披义务落到实处,把信披效能最大化落到实处,把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落到实处。两年来,上交所发出问询函近1400份,涉及630余家上市公司,督促公司发布各类补充、更正类公告近2000份。一场强化上市公司信披一线监管的调整和转型,已星火燎原。

上交所信披监管政策

礼义法度,应时而变。“刨根问底”的过程中,一封封扎实专业的问询函件,一次次及时有效的风险处置,一份份清晰明了的公告文件,开拓出上交所信披一线监管的新气象,监管的强度、深度和广度,获得全面提升,这一监管新范式正在成为规范市场、防范风险、整治乱象、促进发展的重要力量。

激浊方能扬清。封堵题材炒作、忽悠式重组、隐匿式易主等运作“邪路”,防止上市公司成为资本倒腾平台,切断金融风险向证券市场的传导管道,其实是为那些专注实业、提升质量、谋求产业升级的优质企业开拓空间。

“刨根问底”实施两年来,上交所信披监管效能和权威性显著提升,过去流行的主动贴热点、蹭题材的上市公司大幅减少;壳公司价值日趋理性,“炒壳”者多惨淡收场,价值投资理念逐渐成为市场主流。2017年的市场走势也从侧面验证着这一嬗变。2018年伊始,上交所“刨根问底”式监管丝毫没有放松,近期及时出手平抑“区块链”题材炒作,即是该监管模式的一脉相承做法。

开创刨根问底式监管先河

见端以知末。改变在悄然中发生,但也并非无迹可寻。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一些“贴热点”“蹭概念”的上市公司,在公告发出数小时后,即收到上交所公司监管部门的问询函。某商贸类公司自行发布两则公告,称将斥资15亿元砸向市场热捧的金融和石墨烯领域,华丽地贴上“双冠”标签。

彼时,这样的公告在市场中早已见怪不怪,但如果事后被证明是“吹出来的转型”,公司股价就会剧烈波动。从信披角度看,这些题材概念的公告,多是公司主动发布,带着“自愿披露”的保护色,似乎并不明显违反信披规则。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