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公司研究

显示 收起

30万亿银行业非标资产四条路径 全部“转标”仍难!

约30万亿元的非标资产,正遭遇围堵,四面楚歌。在监管部门规范同业业务、资管业务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已加速推进非标转标,力促同业业务、资管业务回归本源。非标资产规模已进入下降通道。

30万亿银行业非标何去何从

据央行最新公布的2月社融数据,两大非标来源——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分别同比多减1922亿元、同比少增402亿元。

“非标”的四条出路

“非标”全名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在过去,为了满足一些房地产企业、地方融资平台等企业的融资需求,银行借道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明股实债等方式,将这部分融资转为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

据央行2018年2月社融数据显示,银行表外的信托贷款为8.65万亿元,委托贷款近14万亿元。“除了在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名下的非标外,以明股实债方式投资的非标估计有8万亿元至9万亿元。”据金融分析人士孙海波测算。因而,三者合计,整个非标的体量在30万亿元上下。

在“控风险、降杠杆、去通道、强穿透”等组合拳下,银行非标资产将部分回归表内信贷,或通过发债,或转化为资产证券化产品,或进场交易,一部分没有能力继续融资的企业将会出清。

至于“非标”转“标”的规模比例,多位银行人士对记者表示,银行没有给出明确的指标要求,不同银行非标比例并不一样。当然,大方向就是不断减少非标的占比。目前,银行理财所投非标资产的上限是不超过理财产品余额的35%。

记者采访了解到,存量非标“转标”通常有四条路径。路径一,对于底层资产优质、现金流较强的非标融资项目,通过对资产估值、评级、流动性管理和风险评估等系统性工作,将非标资产进行资产证券化。

“做资产证券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银行方面资本计提的出表,减轻银行资本压力。”一位银行人士坦言。不过,这并不是所有“非标”的出路。业内人士称,要成功转标的关键在于现金流稳定。一些地方融资平台现金流状况并不好,较难实现“转标”。

路径二,紧盯监管政策风向,抓紧时间通过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等平台,提高非标资产的流动性和公允价值。以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为例,最新登记的三笔资产分别来自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的企业。

第三条路径是发债。一些资质较好的企业或地方平台可以通过发债的方式来获得银行的融资,进而偿还其在银行的非标融资。

“非标”处理的最后一条路径,是从表外回到表内,银行以信贷资金的方式承接。“一些优质的企业资产,是可以在表内承接,如专注于制造业、服务业的企业。而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类资产是无法回表的。”银行人士告诉记者。

全部“转标”难

尽管“非标”有四条出路,但大部分以房地产、城投平台为主的非标资产仍无法实现成功转标。以资产证券化为例,“资产证券化对基础资产的要求是有现金流,一些表外非标或不能完全满足这一条件。”中信证券分析师明明告诉记者。

观察企业ABS的结构,还是以小额贷款、应收账款、租赁租金、信托受益权、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等这类现金回收预期较为明确的基础资产为主。

与此同时,资产证券化的体量不大,短期内所能承接的非标资产较为有限。2017年底资产证券化规模刚突破2万亿元。2017年PPP资产证券化开闸,但发行规模仅89.09亿元,基础设施收费ABS发行207.94亿元,对数量庞大的政府融资平台类非标资产来说可谓杯水车薪。

发债同样面临难点。一是,债券利率上行,发债融资成本较高,债券并不好发。数据显示,3月9日,1年期AAA信用债收益率已在5%以上。

二是,时间效率有所下降。“通过资产证券化或债券的途径,除了银行自己审批外,还有外部审批机构如交易商协会或交易所,审批速度将大幅下降,流程更长,企业融资效率相应有所降低。”银行人士对记者表示。

三是,“能发债的企业一般会要求外部评级等,发行的资质要求可能高于信贷,因此会有一批客户无法从信贷转到直接融资。加之信贷总体规模有限,因而,企业只能自然收缩杠杆。”一位银行人士说。

而非标回表面临的最大障碍是资本金的约束。根据银监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5%,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35%,资本充足率为13.65%。整体来看,目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比最低监管标准高2到3个百分点。

“但是,非标入表的压力是结构性的,股份制银行和部分城商行表外非标相较自身总资产的体量相对较大,如果非标入表,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只能够承接一部分表外非标资产。”明明说。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