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公司研究

显示 收起

定向降准改善货币结构 开启短期流动性舒缓步伐

央行周二晚间宣布定向降准,并提出了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MLF)的新手法。从投放货币期限的角度论,这次置换降准客观上会带来的“收短放长”效果,改善货币结构。

短期流动性紧张度下降

本次央行置换式降准主要针对过去未享受差别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这类机构主要为大型机构,是货币市场上的主要资金融出方。据央行测算,此次置换式降准将有4000多亿零成本额外余量,其中大部分将释放给城商行以及非县域农商行,这意味着货币市场供求紧张关系将发生根本逆转。货币市场利率下行,通过一系列利率的传导机制,还会促成整体市场利率体系的下降。但实体市场借贷利率,或许降幅有限,借贷利率和债券中长期利率将保持相对稳定。

得益于货币当局的不懈努力,今年以来我国货币环境的一个显著变化是,货币结构大为改善: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占新增存款的比重趋于下降。这意味着资金空转减少,短期流动性需求下降,对短期周转性的同业财务性融资需求降低,货币市场利率高位运行态势在逐渐改变。

过去相当一段时期货币领域和金融体系的空转和“脱实向虚”,与基础货币投放短期化有很大关系。今年伊始,货币当局就借结构性降准和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CRA)实施机会,着手改善货币结构,“收短放长”的扭转操作成为央行的政策行为。照此趋势看,未来货币结构改善趋势还将延续,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也将进一步增强。

货币环境的改善,将大有助于促使中国经济走出“底部徘徊”,并为资本市场的稳中向好创造必要条件。

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下,信贷增长和货币增长本应基本一致。因为信贷就是信用创造过程,两者之间的短期偏离和经济运行状态有关:经济繁荣时期,通常货币增速持续位于信贷增速上方,经济低迷时期则相反。从数据上看,3月信贷增长平稳,新增规模增长有序,余额增速和前期持平;在信贷信用体系下,信贷增速平稳意味着货币增长也应平稳,但从实际看,3月货币增长明显与信贷增长不匹配,货币和信贷增长间剪刀差还在扩大。

笔者认为,M2增速和信贷增速间的偏离,主要是M2统计范围扩展至金融部门的结果。经过数次扩展,我国M2统计范围已不仅是实体部门的流动性概念,还包括了金融领域的流动性。今年1月,为完善货币供应量中货币市场基金部分的统计方法,央行用非存款机构部门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取代货币市场基金存款(含存单)。因此,当前推行的资产管理新规等金融市场规范行为,对M2数据也产生了影响。

依据笔者的观察,我国的货币增长指标M2,并不能反映真实流动性的变化,也不具有国际可比性。我国拓展了的广义流动性,不仅深受当期楼市和资产价格变化的影响,而且还受到资产管理等货币市场及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因而有较大波动性。当前我国广义货币统计中纳入住房公积金和非存款类机构存款、货币市场基金存款,尽管在金融创新和信息技术支持下,能迅速转化为居民存款,但毕竟不能等同于流通货币,将其纳入,实际上是把货币政策关注目标扩展到了全金融市场。

3月M2的超市场预期回落,主要是M1部分回落带动下行的结果。受节日因素影响,2月企业存款减少2.4万亿,但居民存款增加达2.87万亿之多,当月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增加了3175亿。显然,2月存款在部门之间发生了迁移,致使M2增长平稳的同时,M1快速下降。3月存款虽然恢复了增长态势,但受监管强化和金融部门压缩杠杆的影响,非金融机构存款减少4125亿元,企业部门存款恢复性增长规模约11679万亿,持平于当月信贷新增规模。

在中观行业层面上,金融去杠杆,减少了金融体系对短期流动性的财务周转性需求,使货币市场需求下降,从而降低了货币市场的利率,短期流动性的紧张度由此下降。去年对楼市泡沫的长效式治理,有效控制住了中长期流动性需求,中长期流动性市场资金紧张程度显著下降,但短期流动性市场仍偏紧,从而带来利率期限结构的顺时针变动。眼下,随着短期流动性紧张度下降,利率期限结构将会有逆时针的“牛陡”形变。事实上,3月以来货币市场利率已在显著下降。

强化风险监管,对金融机构的业务在可监测方面的要求大大提高。金融机构去杠杆,也使得表外业务表内化。从融资行为的目的看,表外融资更多体现为财务性融资,表内信贷更多体现为经营性融资。因此,“非标”转“标”,表外转表内的信贷增长,意味着更多金融资源被直接应用于经营性需求,从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将加大,多年来困扰中国金融体系的“脱实向虚”现象必将大大改善。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