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东宝青黄不接:股价再次两个跌停 二代胰岛素疲态
国产胰岛素龙头通化东宝(600867.SH)正遭遇“青黄不接”的阵痛。
近日,通化东宝发布三季度报告,业绩仅实现微增。数据显示,2018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09亿元,同比增长8.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8亿元,同比仅增6.02%。
而此前发布的半年度报告显示,通化东宝上半年的收入14.63亿元,同比增长23.85%;归母净利润5.37亿元,实现30.78%的增长。短短3个月间,业绩突然“变脸”。
屋漏偏逢连夜雨,三季报发出后,股价已经连续阴跌3个月的通化东宝再次连吃两个跌停。截至10月末,其市值已较7月中旬的高点缩水一半。
公开资料显示,通化东宝是一家生产中西成药、生物药品和相关医疗器械的制药企业,主要产品为重组人胰岛素(二代胰岛素)。1998年,其成功研制出胰岛素产品“甘舒霖”,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丹麦之后第三个能生产二代胰岛素的国家。
近年来,随着拳头产品“甘舒霖”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通化东宝的业绩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财报数据显示,2013–2017年,通化东宝的收入从12亿元增长到25.5亿元,年均复合增速20.57%;归母净利润则从1.84亿元飙升至8.37亿元,年均复合增速高达46%。
此番业绩突然滑坡,究竟发生了什么?一路高增长的通化东宝是否走到了拐点?
清渠道库存
对于业绩突然“变脸”,通化东宝方面给出的说法是三季度清理渠道库存,压缩铺货量。
“为了消化渠道库存,缓解销售端的压力,公司采取一次性销售调整,将渠道的库存量由2个月调整为1个月的量,从而导致第三季度业绩出现负增长。”通化东宝相关高管在最近的一次反向路演活动上表示。
反映到财务指标上,通化东宝第三季度仅实现营收5.45亿元,同比下降了18.72%;实现归母净利润1.51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了36.65%。
事实上,此次业绩突现滑坡,并非毫无征兆,最近一年公司应收账款的持续攀升已初现端倪。时代周报记者发现,在2017年一季度之前,通化东宝的应收账款保持在4亿元左右的水平。而自2017年中报开始,应收账款的规模持续上升。
据财报数据,2017年末,通化东宝的应收账款规模为5.44亿元。这一数字在2018年中报上升到了7.46亿元,同比增幅超过50%。
通化东宝方面亦承认,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加大压货,导致渠道库存量升高,由过去1个月上升至2个月的水平。
“三季度销售调整,是我们主动降低库存的行为。9月份开始严格控制发货,有些地区甚至不发货。”通化东宝相关高管表示,去库存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积压任务给销售人员带来很大压力,董事长希望销售团队年轻人轻装上阵;另一方面也是为甘精胰岛素的上市做准备。”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随着销售的调整,通化东宝的应收账款规模在三季度末已回落至5.54亿元。“其实三季度主要是渠道的货变少了,但在终端的销售量增长是非常正常的。”该高管强调,此次去库存是一次性调整,“三季度调整完后,四季度会恢复正常增长。”
二代胰岛素增长承压
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此次通化东宝进行销售调整的背后,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二代胰岛素的增长已显现出疲态。
数据显示,通化东宝的重组人胰岛素原料药及注射剂系列产品销售收入,从2008年的2.74亿元飙升至2017年的21.93亿元。过去十年间一直保持着可观的增长速度。
“二代胰岛素想要保持原来的增速压力很大,去年公司采取了比较激进的销售策略,向渠道压货才维持住了业绩增速。”上海某大型公募医药研究员张亮(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过去二代胰岛素享受基层市场的红利能保持很快的增长,现在三代的胰岛素类似物对二代胰岛素的替代越来越明显。以前是在大的三级医院替代,现在已经开始下沉到县级医院市场替代,这种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中国产业信息网的研究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三代胰岛素的份额占比已超过50%,且增速大幅高于二代胰岛素。在二代胰岛素厂家中,除了通化东宝的“甘舒霖”依然保持15%以上的增速外,外资原研厂商诺和诺德、礼来的二代胰岛素都处于下滑态势。
“我们的增长点并不是抢诺和诺德、礼来的市场,而是新增患者,正因为我们能抢到60%–70%的新增患者,才保证了公司二代胰岛素的增长态势。”前述高管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出炉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中,三代的甘精胰岛素以及利拉鲁肽等多种新型糖尿病药物纳入了基药,这无疑对二代胰岛素形成了更大压力。
作为国产胰岛素的领先企业,通化东宝多年来在基层医生教育方面下了不少功夫,逐渐在县级和地级市医院站稳脚跟。而随着三代胰岛素逐渐下沉到县级和地级市医院,通化东宝的策略也有所调整。
“公司在基层有一些策略的改变。”该高管表示,“国家分级诊疗政策逐步下沉到乡镇了,我们的下沉基本和国家同步。以前做到县级,现在慢慢下沉到乡镇医院。”
寄希望于三代产品
下一轮的增长,通化东宝寄希望于三代胰岛素产品的“接力”。
目前,国内市场上,除了诺和诺德、赛诺菲、礼来几个外资原研厂商外,国内的甘李药业和联邦制药都已经推出三代胰岛素产品。
而通化东宝至今尚未有三代胰岛素获批,在上市进度上落后了一步。从其研发管线来看,在研的三代胰岛素包括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及其预混制剂、地特胰岛素、赖脯胰岛素及其预混制剂。其中,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的研发进展相对较快。
“二代与三代的衔接是目前公司的重中之重,首要任务是快点拿到甘精胰岛素的批文。”通化东宝总经理李聪在8月份的一次投资者交流会上表示。
10月30日,国家药监局审核发布的《药物临床试验数据现场核查计划公告》显示,通化东宝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已被列入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品种,即将开展现场核查。
“临床核查之后,还有生产核查,完成临床和生产核查后就进入最后的审批阶段,离上市不远了。”张亮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对通化东宝来说,甘精胰岛素的上市只差“临门一脚”。而市场担忧的是,失去了先发优势的通化东宝,面对外资巨头和国产厂商的夹击,还能抢到多少份额?
对此,李聪认为,甘精胰岛素并不是新产品,内分泌医生对甘精胰岛素的使用和选择已非常熟悉,不需要重新进行医生教育,在公司原有渠道上可以很快导入。“如果明年一季度上市,我们计划在明年开发500–1000家医院,未来两三年内完成2000–3000家医院的导入。”
据透露,自去年下半年至今,通化东宝在销售团队方面已经扩充了300–400人,提前完成销售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意在为甘精胰岛素的上市“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