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 消费

显示 收起

扶贫慈善微信群骗局猖狂 个人信息泄露后风险提高

“扶贫善款,是中华五千年来历朝历代老祖宗密存于海外48国的皇家资产!需要我们这些爱国人士把这笔巨额资产从存放的48个国家中拿回来,用老祖宗的这笔遗产来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

扶贫慈善微信群骗局

近段时间以来,一个名为“百万扶贫慈善基金”的微信群打出了上述宣传口号。而获得这笔高达百万的“皇家资产”扶贫善款,只需群成员动动手指,提供自己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账号、开户行地址、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即可。

面对这样的宣传,你是否心动?近日,四川省广元市的赵建民(化名)在亲友的劝说下,就经历了这样的“分皇家资产一杯羮”的历程。

“慈善”外衣下的诱惑

一个多月前,赵建民在一位远房亲戚的劝说下,加入一个微信群。该亲戚声称,微信群里会分发一笔巨额善款给持有残疾证的人,每个人最多可以得到100万元人民币。

赵建民并非残疾人,开始也并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但这位亲戚声称自己在省残疾人协会担任副会长职务,可以帮他办理残疾证,并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已取得了中央某领导的授权,就是为了把这笔慈善款分发给贫困人员才建立的这个微信群。

考虑到这位亲戚常年在外、见多识广,再加上赵建民认为,作为亲戚应该不会骗自己,他便逐渐放下了戒备。在缴纳了36元的入群费、并按要求把银行卡账号和身份证号都发给这位亲戚后,赵建民被拉进了一个拥有149名成员的微信群里。

入群后,赵建民按照群规,把头像换成了他本人的红底证件照,并按照“姓名+手机号+所在省份+拉自己进群的成员姓名”的格式修改了群昵称。

赵建民注意到,入群后,管理员并没有查验审核残疾证的真假,是否持有残疾证和能够入群之间并没有直接关联,管理员只是反复要求群成员提交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银行卡号等多项个人信息,群内成员大多也积极配合,“因为管理员称,收集这些信息是为了统计资料,便于百万善款的发放”。

此外,管理员还多次鼓动群成员推荐身边的贫困人员加入“百万扶贫慈善基金群”,让更多的人受到资助。

据赵建民介绍,除了收集群成员信息外,管理员经常在群内分享爱国、做善事、抵制外国货的链接和图片,为了提高群成员的爱国意识,每天早上群里都要举行“升旗仪式”,管理员会发送一张缓缓飘动的动态国旗图片,并在群里播放国歌。

在“百万善款”和“爱国”情怀的共同激励下,群里每天都有新人加进来。“群里的大多数人都是刚刚接触网络的农村中年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赵建民回忆。接着,让赵建民没想到的是,善款还没有发放,管理员倒开始收费了:“这笔巨额的海外资产需要解冻,解冻费用交得越多的成员,解冻后得到的善款数额也就越大。”

经过女儿的提醒,赵建民有所警觉,一直没有交这笔费用。那么,承诺的“百万慈善基金”怎么样了呢?赵建民介绍,虽然群成员一再催促,但承诺发放的一百万元善款一拖再拖,先是承诺9月1日发放,随着放款日的临近,管理员又变更了说法,称将推迟到9月15日。

云南的张亚琴(化名)的经历与赵建民类似,她也是通过熟人介绍,加入了一个成员多达400人的“民族大业慈善款微信群”,该群声称,有一批爱心人士为国内无业人员筹集了数额庞大的善款,只要无业人员提交详细的个人信息,就可以获得最高100万元的善款。

张亚琴的女儿对法治周末记者介绍,母亲对管理员的说辞深信不疑。然而,蹊跷的是,母亲加入后,管理员不仅没有向母亲发放一分钱善款,反而以各种名义收取费用。比如管理员称,群成员只有缴纳一定的费用方可成为会员,缴纳的费用越多、会员等级会越高,将来分得的善款就越多。为了获得更高级别的会员资格,外加其他费用,张亚琴交给管理员的费用已经超过了1000元。

记者为了深入了解情况,多次联系张亚琴均被拒绝,因为她担心记者的调查会影响自己最终拿到“慈善款”。

“我妈已经被洗脑了,加入以后不但没有得到善款,还交了一千多元钱,这不是活生生的骗钱骗个人信息吗?”张亚琴的女儿焦急地对记者说。

骗取个人财产已涉嫌诈骗

记者通过浏览多个社交平台发现,不少网友对父母轻信类似“百万扶贫慈善基金微信群”表示了担心,同时他们也表示了疑惑:这些以发放善款为由的微信群组织者,是否涉嫌犯罪?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