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整体上市获批:借壳上市后市值超万科千亿元(3)
国资混改提速大金融布局
绿地整体上市,可谓刷新上海国资国企改革规模新纪录。
在2011-2013年,绿地集团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736248.39万元、19760548.71万元和25030614.63万元,逐年加速上升;主营业务毛利水平同样持续上扬,分别为1978182.47万元、2349380.37万元和2846968.11万元;三年中公司净利润增加了三分之一,主要业务板块毛利均大幅增长。
按照重组方案,交易完成后,上海地产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中星集团、上海城投总公司、上海格林兰持股比例较为接近,且均不超过30%,上述股东中没有任何一个股东能够单独对上市公司形成控制关系。
亿翰智库研究总监张化东指出,绿地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上海国资国企改革而言,员工持股股权认定有一定示范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与上海国资委的主导下,绿地抓住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契机推动企业资本化和公众化。而市场各方也对本次资产重组方案以及绿地的行业地位、多元业务组合、创新商业模式、未来发展潜力充分认可。
混改成功之后,朱一鸣认为,作为拥有两个上市平台的房地产巨无霸,绿地将在两个平台上加速大金融布局。绿地最大的优势在于其资源整合能力,布局金融不但能对其房地产业务起到辅助作用,更多的是带来利润,成为绿地实现多元化跨国集团目标的基石。
绿地香港已被定位成绿地集团重要的融资渠道,也是地产金融创新的探索者。除了重资产开发外,绿地香港还将打造多层次的地产金融生态圈,整体销售和土地储备未来会占到集团的20%-30%左右。
随着房地产行业土地成本上升和库存堆积,房企资金链问题会越来越突出,银行贷款、信托等各种渠道也必然会产生更多的坏账需要资产管理公司“接盘”处置。而绿地的介入是让专业的房地产机构与专业的金融机构得以对接,打通产业链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为自身带来新的盈利点。
2014年,绿地在宣布与信达集团的合作中便曾提到,“由绿地将重组后的优质房地产等金融资产项目再开发后推向市场,形成房地产等领域独特的‘重组资产-优质资产’业务模式”。
除了绿地香港平台外,绿地集团旗下绿地金控涉及的业务更为广泛,这部分业务将在资产包中被注入金丰投资这一平台。绿地金控还具有“参股金融机构、股权投资基金”等想象空间。
此外,绿地金融旗下还包括设立引导基金参与国企混改,能够针对业主的社区金融和财富管理,利用自贸区优势提供租赁、保理、贸易融资等综合金融服务的融资租赁公司,作为基石投资者对多家IPO企业进行直投,针对房地产上下游企业的小额贷款等多种类型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