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抗击通缩受挫 涟漪效应将波及全球
据《金融时报》报道,中国央行(PBoC)本周正视现实,将通胀预测下调至政府目标水平的一半。虽然央行的研究者们告诫,预测是为了“利于开展学术交流”,不代表央行的官方立场。但此举仍暗示中国央行抗击通缩威胁的努力没有成功,就像它的全球同行已经发现的那样。
这不仅对于一个正绞尽脑汁刺激增长的国家是个坏消息,其涟漪效应还可能波及全世界:廉价的“中国制造”商品曾在世界各地遏制价格上涨,起到有益的作用。
如今,在欧洲、日本和美国都在艰难应对物价水平停滞甚至下降之际,输入性通缩的“魅影”远非良性影响。
5月,中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2%,低于4月1.5%的涨幅,也远低于政府2015年“约3%”的官方目标。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已持续逾3年通缩。
本周,以德意志银行(DeutscheBank)前经济学家、现任中国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的马骏为首,中国央行几位研究者将全年CPI预测下调至1.4%,低于去年12月发布的2.2%的预测值。
通胀预测与政府官方目标的差距似乎表明,官员们非常清楚:迄今采取的放松货币政策的措施,不足以使物价增速达到政府期望的水平。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