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在汕头建以色列理工学院 校长李剑阁的新使命
一位是全球商界领袖,一位是金融界领军人物,李嘉诚与李剑阁在汕头筹建新式理工学院,以孕育创新人才,催生中国硅谷。
尽管进入深秋,位于以色列北部的港口城市海法仍是烈日炎炎。工人们将以色列理工学院(Technion-IsraelInstituteofTechnology)老校区的一块地圈起来,忙着修整学院里的两棵棕榈树。
这两棵棕榈树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其中一棵由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1912年以色列理工学院创校时亲手种下,另一棵则由他的妻子种下。
在这座校园,24岁的校友YonatanElul留着络腮胡子,和财新记者打趣说:“或许我看上去很年轻,但我正经营着一家医疗器材的创业公司。”
在创业国度以色列,Elul的经历并不算太特别。在以色列,每2000人中就有1人创业,平均8小时就有1家创业公司诞生。
在8000公里之外的中国海滨小城汕头,汕头大学的行政楼改建工程刚刚完成。这里将作为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GuangdongTechnionIsraelInstituteofTechnology,GTIIT)的过渡校区。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学院定于12月16日举办建院启动仪式。
尽管中国已有9所“洋大学”(其中2所尚在筹建中),但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将是第一所理工型的中外合办大学。备受瞩目的,是办学的两位关键人物:一位是极具影响力的全球商界领袖李嘉诚,另一位是中国学界和金融界的领军人物李剑阁。两人不谋而合,期冀借力理工学院,在南方建立中国的硅谷。他们的愿望能否成真?
随处可见的“爱因斯坦”
两年前,作为一名交换生,21岁的北京大学三年级本科生马潇,前往以色列理工学院学习电子工程和科研实习。初到之时,马潇感叹,整个海法市“分明就是以色列人从山上硬生生地切出的一个城市”。在她看来,没有什么比马丁路德金的“从绝望之山上砍出一块希望之石”这句话来形容海法更贴切的了。
以色列理工学院,又称“以色列的麻省理工学院”,坐落于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海法,校园依山而建。从1912年创校至今,以色列理工学院有着曲折而辉煌的历史,爱因斯坦是该校协会的第一任主席。因此,在现今的校园,随处可见关于爱因斯坦的图像和标识。
在工业工程、科技创新等领域,以色列理工学院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是全世界仅十家曾经制造并发射人造卫星的大学之一。2004年,该校两位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和阿夫拉姆赫什科,因发现蛋白质降解新工艺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011年,该校教授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而独享诺贝尔化学奖。在美国国家工程院的外籍院士中,以色列理工学院的人数排名第二。
此外,其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亦为外界称道。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半数以色列公司由该学院校友创办。而在市值达10亿美元的美国各大高科技公司中担任首席执行官一职的,该校校友人数居第七位。该校校友所领导的公司出口量占以色列工业出口量的51%,并且领导着全以色列85%的科技型公司。更有意思的是,该校有23%的毕业生在职业生涯中,至少创办过一家公司。
马潇在以色列理工学院感受到,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夏季阳光毒辣,冬季狂风大作,裸露的黄土让人绝望。但是在这里,她看到几乎每一小株绿色植物的根部附近都有半掩埋着的滴灌管,每一栋楼房的顶层都是太阳能板,在广袤的沙漠里居然还可以养花和养鱼。马潇感慨说,在这个国度,“相信和质疑、敬畏和挑战可以矛盾地共存。以色列的创新是与犹太文化和民族浑然一体的。”
马潇提到的这种精神,或许可以用一个希伯来词汇概括:Chutzpah。“Chutzpah”没有直接对应的中文词汇,不同的以色列人给出的诠释也不同,但大意离不开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进行大胆尝试,做一些在其他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甚至“离经叛道”的新事。
在以色列,学生经常质疑和反驳教授的观点。在犹太人的大学里当教授,并非一份美差。
“我很遗憾地看到,一些中国教授为学生撰写的推荐信,最末都有一句‘他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学生’。”以色列理工学院校长PeretzLavie感叹说,“我不想要听话的学生,听话的学生当不了创业家,没有创新能力。我期待那些可以挑战我、有Chutzpah精神的学生。”
目前,摆在以色列理工学院面前的、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就是学院的中国分校——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运作。
这所学校的建设酝酿了两年左右。2015年4月9日,教育部批准了汕头大学与以色列理工学院合作创办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这也是以色列理工学院第一次在以色列之外成立本科分校。
以后,像马潇这样的学子,也许再也不用远赴以色列,在汕头即可享受到与以色列理工学院一样的本科教育。但是,除了育人,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创办的关键人物还有着更大的愿景
亚洲首富的“心思”
2015年10月下旬,在以色列老城耶路撒冷,军人们荷枪实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前几天刚刚升级。到过以色列的人,难免抱怨在机场繁琐的安检经历。“有没有人碰过你的行李?”“你来以色列做什么?”“有没有当地的朋友?”回答所有盘问,至少要花上10分钟。以色列人似乎生活得自在安逸,内心却有强烈不安全感。
就连亚洲首富李嘉诚到访,也被尴尬地问起:“是谁替你收拾的行李?”2013年9月,李嘉诚到访以色列理工学院,正式签署备忘录,促成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创立。
一切开始于四年前。2011年9月,PeretzLavie夫妇飞到香港,与李嘉诚和李嘉诚基金会董事周凯旋一起吃午饭。
Lavie教授是以色列理工学院现任校长,曾于2012年被以色列国家报TheMarker评为以色列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
席间,李嘉诚告诉Lavie,“我有个梦想,是在中国开办一家正规的大学,可以成为中国教育的标灯。”李嘉诚说,基金会已经考察过全球许多所大学,想要寻找有影响力的伙伴,加强推动中国的教育改革,得出的结论是以色列理工学院是不二选择。
“但是我现在改变了主意。”李嘉诚话锋一转。Lavie顿感惊讶,瞪圆了眼睛急忙问,“李先生,你是什么意思?”李嘉诚和盘托出他的构想:“一开始我希望你能成为汕头大学的伙伴,但现在,我想更应该与广东省合作,在中国开办一所‘以色列理工学院’。”
“当时,你要知道,我惊呆了。”在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办公室,Lavie对财新记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在此之前,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在中国开分校。”
之后不久,Lavie与以色列理工学院副校长PaulFeign等人研究了这一方案的可行性,“最终我们决定接受这一挑战。”在此之前,他们对汕头这个海边小城闻所未闻,颇有疑虑。但后来,他们反而对学校选址不在北京或上海感到一丝庆幸,“因为那里早已汇集了太多的资源和竞争”。
在中国,中外合办大学仍处于起步阶段。教育部发布的名单显示,截至2015年5月21日,中国共有2845所高等学校,其中包含中外合办大学9所,其中2所在筹备中。(详见辅文“洋大学:高教改革‘特区’?”)“很多人看不起汕头。我们必须要克服人们的这一偏见,但这显然并不容易。”Feign对财新记者说。
在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的街头,如果搭上出租车,就会发现司机都在使用一款名为Waze的导航软件。与传统导航应用软件不同的是,Waze的交通信息均由用户上传,Waze根据用户上传的数据建立自己的地图,并且根据实时道路状况、行驶速度、交通事故等信息,为其他用户提供到达目的地的最优路径。
这家初创企业2013年被全球搜索引擎巨头谷歌收购。如今,Waze的联合创始人之一、腼腆的理工男EhudShabtai在谷歌位于特拉维夫的办公室,自豪地告诉财新记者:“每个以色列人,每天会提出新点子、新想法,思考如何超越别人。”Waze早在2011年就引入李嘉诚作为投资人,而李嘉诚也因Waze被谷歌收购,赚得盆满钵溢。事实上,李嘉诚投资眼光独到,早在1999年就涉足以色列,首个项目是和“PartnerCommunications”合作。
李嘉诚拿出投资Waze所赚的收益,加上其他捐款总计1.3亿美元,创办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李嘉诚的更大愿景是,希望借此推动中国高校教育改革,带动国家创新产业发展。由于在过往几十年已经对汕头大学倾注了相当多的捐赠和精力,李嘉诚希望广东以色列学院落户汕头,可以与汕头大学产生协同效应。
2013年9月,以色列理工学院与李嘉诚基金会签署了一份备忘录,学院获得1.3亿美元捐款,与汕头大学合作创办大学。
据财新记者了解,这一计划从一开始就得到广东省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汕头市委、市政府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广东省省长朱小丹,还亲赴以色列推动建校进程。广东省和汕头市政府也计划拨款9亿元(约合1.47亿美元)以资助其建设和初期运作,并划拨约623.45亩土地作为该学院校园建设用地。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1年,李嘉诚基金会就和广东省政府、教育部三方共同创建了汕头大学。至2018年,李嘉诚基金会对汕头大学的支持款项将达到80亿港元。
“在自然的世界中,物竞天择是一股进化的正能量;然而,一旦优势病毒(DominantVirus)现象发生,竞存能力滞后,不懂去芜存菁,突变率减慢,失去各层面的更新力,最终会被歼灭。”李嘉诚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谈及缘何引入以色列理工学院进入中国时说。
李嘉诚指出,“以色列人的历史和环境,令到他们有种不能怠慢的触觉和意识,坚决靠知识、科技超越自身界限,以脑袋滋润大地,追求永续发展;以色列理工学院创办的目的,并非成为顶尖学府,而是以建设国家为支柱,为国家提供逾八成工程师,自1924年至今培养了逾10万名优才,毕业生创建或领导超过1600家以色列公司,在科技、军工及各行各业取得海量突破。有这样的态度和决心,无论从任何角度,都是一所优秀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