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上调利率 仍预计今年再加息一次
股城网注:美联储上调利率,至1.0%―1.25%,美联储估计今年内还有1次加息,即维持今年内总计加息3次的预期不变。预计2017年将开始缩表。
据外媒消息,北京时间15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调至1.0%―1.25%。美联储维持了近来每隔三个月加息1次的节奏,这是美国央行当前加息周期的第4次加息,今年内的第2次加息。
仍预计今年再加息一次
对于此次加息,美联储解释称,“劳动力市场继续增强,今年经济活动一直温和上升”。
美联储的最新经济及利率预期显示,美联储估计今年内还有1次加息,即维持今年内总计加息3次的预期不变。此外,美联储预计2019年底之前还将加息6次,目标值2.9%略低于今年3月时的预期3%。
美联储公布缩表计划
与此同时,美联储指出今年内将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具体而言,缩表起步阶段的上限为每月缩减100亿美元,其中国债为6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为40亿美元。此后将逐渐增加,缩表的最终月上限是国债300亿美元、MBS200亿美元,总计500亿美元/月。
美联储加息的影响
美联储政策声明公布后,美元指数闻讯跳水约0.1个百分点后迅速拉升,美股反应平静维持小跌状态。美联储今日的加息决定完全符合市场预期,稍早芝商所的联邦基金利率期货价格显示,今日加息的概率超过93%,主流经济学家也一致预计美联储将加息1码(即0.25个百分点)。
从新浪美股收集的历史数据看,美联储几乎每个加息周期都对全球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对新兴市场的冲击尤其明显。一个显见的因素是,美国加息将促进全球范围内的美元资金从海外回流本土。
美联储上调利率 中国央行做了两大准备
鉴于此次会议并无意外,市场关注的焦点转中国央行。
今年3月,美联储加息短短几小时后,中国央行就提高了借贷成本,将7、14、28天期逆回购利率全线上调10个基点,6个月及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也较前次操作上调10个基点。这在当时被看作是两国央行步调趋于一致的信号。
那么,美联储若加息,中国央行这次会不会行动?
答:很可能不会。目前的形势较三个月前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1、与上次相比,中国已经收紧了信贷环境。中国央行认为,上一次利率调整并非紧缩;自此之后央行再未调整过利率,而是通过调整流动性来影响市场利率
2、人们最担心发生的——美联储加息后美元走强会重燃人民币贬值预期,已经不太可能发生了。央行改变了汇率管理方法以推动人民币升值,人民币近期大涨扭转了走弱倾向。
3、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拉开了距离,溢价扩大。实际利率已然显著上升,中国几乎并未面临得跟进加息的压力。
总而言之,中国已经做得足够多了,现在跑在美联储前面收紧政策,而不是跟在后面。
中国知名经济学家、中国央行前顾问余永定表示:眼下中国需要保持利率稳定,没有必要跟随美联储。近一段时间中国已能够使用其他工具,预期的美联储加息早已透露给市场,此举不会有太大的市场影响。
美联储主席耶伦答记者问
1.华尔街日报:你们今天公布的原则显示,一旦利率的正常化进程运行良好,你们将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上一次加息再加上今天的加息,你是否认为利率的正常化已经运行良好呢?
耶伦:这个问题不仅有关当前的利率水平,还涉及我们对经济前景的信心以及及我们对联邦基金利率未来发展路径的预期。现在我们已经加了几次息,我们的前景预期是今年和明年基准利率还将提升。我们的政策声明已指出,如果经济继续以我们预期的方式演进,我们预计今年内将达成启动缩表的条件。
2.CNBC:你是否与总统或其幕僚讨论过自己的第二个联储主席任期的问题?你自己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目前联储理事有三个空缺,你对总统没有提名三个人选有何评论?
耶伦:我已经说过,我准备完成我当前的任期,即最终在明年2月初结束的任期。我没有与总统讨论过自己未来的计划。目前我对是否继续留任无可奉告。我要指出的是,政府已努力工作来为空缺的联储理事席位找到合适的候选人,我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有这样的人选,然后提交参院批准。我期待美联储理事会能全员工作。
3.金融时报:我们已遭遇一长串疲软的通胀数据,今晨发布的CPI也是如此。基于市场的通胀预期也在下滑,你们认为当前在通胀疲软方面应保持何等的警惕?你们的未来政策需要作出何种应对?
耶伦:我要强调一下我们在政策声明中说过的,同时也多次阐述的观点:货币政策没有固定的路线。我们今天已指出,我们将密切关注通胀的发展。我们肯定已注意到,过去的几个数据疲软,特别是在核心通胀方面。我们的声明已指出,我们预计近期内通胀将保持低水平,但另外一方面,我们依然认为强劲的劳动力市场和继续走强的劳动力市场,将达到能推动通胀上涨的水平。很明显,我们需要非常仔细地监控通胀,特别是在5年期通胀率预期仍低于我们2%目标的情况下,我们必须确保我们已采取必要的政策来达成2%的目标。我承诺我们未来将这样去做。
4.彭博社:你们认为你们的政策变化对经济前景预期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过去六个月中你们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有变化吗?
耶伦:根据我们对实际开支行为的观察,以及我们与各方面人士和渠道的讨论及接触,我没有看到有太多证据表明市场对政策变化的预期已导致消费者开支,或者投资开支有显著变化,因此我预计我们的政策变化不会导致经济前景预期有明显回调,基于我们与许多企业的接触,我们认为企业的信心依然很高,他们没有改变自己的商业计划,他们还是抱着边走边观察的态度。
5.纽约时报:金融状况指标表明,自从美联储两年前加息以前,金融状况实际上一直是宽松的,许多领域的消费者借贷成本是下降的。你是否感到市场并不听你的?你在这方面有担心吗?这是否能说服你其实有必要更快一些加息呢?
耶伦:在决定利率路径是否合适时,我们需要考虑一系列的不同因素。我们已注意到过去的一年股市涨得相当多,通常这表明金融状况是更宽松了。我们在作出我们的预期是要考虑这些因素,但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影响我们的政策立场,金融宽松和我们的政策立场之间没有简单的关系。我们也没有以金融状况为政策目标,我们力图确定的利率路径是以达成我们在就业和通胀方面的目标为归依。
6.Marketplace:本月稍早一个经济学家团体致信美联储,表示不同意你们以2%作为通胀目标,他们希望你们调高这一目标,他们乐于见到经济能更火热一点,他们还认为劳动力市场并没有你们认为的那样紧缩。而你表示将致力于达成2%的通胀目标,你对这些经济学家有什么要说的?
耶伦:2012年我们就重新接纳了2%的通胀目标,当时我们进行了非常深入的讨论,以确定到底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通胀目标。目前我们高度聚焦于达成2%的目标,我们意识到过去的一段时间通胀一直过低,对我们来说使通胀达成2%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目前评估联邦基金中性利率的情况有所变化,已略低于2012年或早些年的水平,因此这导致有些人认为通胀目标是不是应该高一点。通胀目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设定,是我们要做的最重要决定之一,我们将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对此重新进行评估。我们期待经济学家的研究对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有所帮助。
7.洛杉矶时报:美联储的今天的预期表明,你们认为较长期的联邦基金利率应该是3%,而市场的预期是2%,你对这一差异有多担心?如此大的差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一差异的影响是什么?对实体经济意味着何种风险?
耶伦:我们的预期基本没有变化,我认为市场自己也在评估证据,以形成市场自己的观点,市场持有独立的观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理解和观察市场人士是如何解读经济发展的证据的。存在这样的差异并不是什么有害的事情,我刚才已经说了,我们自己的观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化。
8.美联社:2013年美联储首次提出了缩减债券采购规模的可能性,引发了金融市场动荡,这导致了你们重新评估与外界沟通的策略。目前金融市场似乎更为理解了此事,但你认为未来是否存在更多这样的不良反应呢?比如你们调整缩减资债表月度上限的300亿或200亿美元的数字时。
耶伦:我们早已指出,我想至少从2014年我们提出政策正常化的原则以来,未来我们将以逐步和可预见的方式来缩减资产负债表。我们已力图系统性地、更频繁地与外界沟通我们将如何缩表。今天公布的声明进一步提供了有关此事的更多细节,因此一旦计划开始实施,没有人会受到惊吓,市场参与者能理解计划将如何推行。
当然,如果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以及市场的显著反应,这也会是我们在确定合适政策立场时考虑的因素。
9.市场新闻国际:你们今天没有说到底什么时候停止到期债券的再投资,只是说在今年内,而且要取决于经济的发展状况。你能告诉我们为什么你们没有在今天就决定停止再投资呢?你们停止这样做要有什么特定的条件吗?你们是否可能同时进行加息和开始执行缩表的计划呢?
耶伦:我们已尽可能精细地告诉市场,我们准备如何缩表,以便于市场人士提前做准备。今天的声明是我们又朝这个方面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我们肯定希望在计划实际开始实施前将信息发布出来。但是,正如声明所说,我们还没有对计划实施的时间做出最终决定。至于你所问的,我们是否会在同一次会议上同时做出加息和开始缩表的决定,我只能说我们还没有作出最终决定,这将取决于经济前景和我们对届时情况的评估。
10.Newswires:你们从把QE和采购企业债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中学到了什么经验?这些工具都是前所未有的,当时我们曾很担心这可能引发超级通胀。鉴于QE未来还可能成为潜在的工具,你对它对经济的作用有什么认识?
耶伦: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美联储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外部的经济学家已做了大量工作来对QE进行评估。我认为一般的结论是,QE有利于压低较长期利率,当然经济学家当中存在的意见分歧是到底压低的效果有多大。此外很明显的是,QE没有引发恶性通胀,实际上还是低通胀。我认为我们已经了解的是QE有效果,将是我们工具箱的一个宝贵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