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理财

显示 收起

北银创投消费卡骗局 千元钱就能办卡购车

近日,据《人民日报》报道,北银创投消费卡骗局引起广泛关注。据了解,这种宣称只需缴纳几千元钱,就可以办理一张可透支、贷款消费卡,其实是个骗局,已让全国11万人受害,涉案金额超过2亿元。下文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

北银创投消费卡骗局揭秘

今年年初,重庆涪陵的代先生准备开一家餐饮店,启动资金需要14万元,正当他为了本钱不足发愁的时候,接到了一个陌生来电。7月6日,回想起由这通电话引发的事情,代先生记忆犹新。

北银创投消费卡

“您好,我们可以帮您办理一张北银创投消费卡,用于商城购物、现金贷款、零首付购车。如果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号。”电话那头自称是北银创投的客服经理陈某某。代先生添加了微信,很快收到对方发来的信息:“不管黑户白户,都可以办理。”“与多家银行合作,具备信用卡功能。”“可以在各种电商平台高额透支消费。”“现金贷2年内免息,并且还款利率低于市场上的消费信贷产品……”

强大消费卡,越听越精神,代先生觉得创业有希望了。陈某某进一步介绍,北银创投消费卡分为“公爵”“侯爵”“伯爵”三种级别,可分别享受50万、30万、10万元的信用消费额度。申请办理需要填写表格,消费卡制作完成后可以先视频传给他看。同时,需要缴纳一定的会员费、制卡费。

代先生一门心思想着现金贷款、零首付购车的事宜,很痛快地分两次支付了7500元,申请办理一张“侯爵”消费卡。其间,他一再确认“拿到卡后是否可以立即贷款?”“零首付购车是不是不用掏一分钱?”陈某某始终表示“没问题”。

代先生终于盼来了这张卡。记者注意到,这张外观黑色的卡,印有北银创投的标志,右上角还有网联NetLink的字样,右下角写有侯爵卡,左下角是代先生名字的拼音大写。

消费卡根本不可用

一个谎言百个坑。“咨询零首付购车,对方让我确认车型、购车城市、4S店名后向他们申请,并表示需要自行支付购车税等费用。”“我问现金贷款,对方要求我先去公司的商城平台上消费。”“消费卡根本用不了,也刷不了POS机,只能在指定的商城平台上消费。”“总之,后来的说法和之前的宣传完全不一样,我觉得被骗了。”代先生懊恼不已。

记者登录消费卡指定使用的北银控投商城平台,发现该商品平台明确规定,客户购物时需按照商品标价的50%支付首付款,剩余50%由会员卡额度透支,如继续购物,需还清上一件商品的透支金额。记者专门对比了一款家具,北银创投的价格为4946元,要求首付2423元,而几大电商网站的价格为2050元左右,家具价格根本连首付款都达不到。

“假如你办理了10万元额度的消费卡,想购买此件家具,首先要自掏腰包,向平台支付2423元,会员钱包同步减少2423元,由此显得你真的拥有10万元的额度。如果想继续购物,就必须先把透支的2423元还清,这时还得自掏腰包,所谓的10万元的额度根本就是假象。”重庆公安涪陵分局刑侦支队民警查禹说,“该商城平台没有自己的商品仓库,很多时候是拿着你的首付款,去购买相应商品寄送给你,比如这件家具,商家平台至少可以赚取差价373元。”

据警方介绍,更多受骗群众办卡是为了寻求贷款。可是,北银创投为此专门设置了先消费后贷款的复杂规则,要求客户必须按照其消费额度的最低10%,在商城平台上购物后,才可按照购物金额的25%—30%申请贷款。以代先生为例,想贷款14万元的启动资金,至少先在商家平台上消费47万元。

“办卡前,犯罪嫌疑人只会拣好的说,夸大的说,展示消费卡的强大功能。办卡后,受骗群众才会发现犯罪嫌疑人设置的各种陷阱和门槛,明白使用这卡非常不划算,由此迫使大家‘知难而退’。”查禹说。

犯罪集团自上而下心照不宣

整个骗局的焦点直指北银创投公司。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主动出击,深入挖掘,并且了解到,犯罪嫌疑人朱某某于2016年3月在北京高碑店注册成立该公司,注册公司范围是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会议服务、文艺制作等,根本没有贷款资质。同时,总公司分别在北京、内蒙古、四川下设运维部、渠道部、客服部、制卡部、商品部等。其中,渠道部又在湖北、四川、安徽、河南、湖南等地发展了数百个代理商,代理商成员具体实施诈骗。

7月6日,记者在重庆公安北碚分局进一步了解情况。据分局刑侦支队支队长赖凡介绍,代理商按受害人拟办卡消费额度的5‰(2500、1500、500元)收取制卡费,上缴总公司,并在公司网站录入相关申请信息。总公司收到制卡费后,进行网上审批,授予消费额度,制卡寄送至代理商处。代理商按照消费额度的2%(10000、6000、2000元)收取服务费,随后将卡交由受害人网上激活。

“周边很多人都在做这个业务,并且听说能赚钱,我们便主动联系了北京渠道部。”刘某某是重庆警方在湖北抓获的一名代理商,去年年底,他和其他3人合伙成立公司,并通过传真的方式,与北银创投签订合同。“为了经营这个项目,我专门在网上购买了20余万条客户电话信息,每条0.4元,花了八九万元。”

对于项目的性质,刘某某心知肚明。“我在开会时说,这个项目不能做长久,否则会坐牢。”据他反映,为了规避风险,他专门更换了公司的名称和地址,并要求员工删除工作记录、切断与受骗群众的联系。

与此同时,刘某某的员工私下也有交流,其中有员工家属主动询问办卡情况,该员工一口回绝,“千万别办,这个坑死人。”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易某某于今年3月28日入职刘某某公司,平时要么通过号码软件生成器,要么通过老板提供的客户信息,随意拨打电话,诱骗群众。“第一单就碰到一个急需用钱看病的人。当时不想给他办,但又想着是新来的,需要有业绩有提成。老板开会时还经常表扬身边出色的员工。我就给他办了一张50万元额度的消费卡。”易某某说,“案发前干了两个月,我完成了十多单业务,总额度超过300万元。后来,老板要求删除工作记录,我们也知道是销毁证据怕出事。但是身边人还在干,大家彼此心照不宣。”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